重庆市城乡中职教育一体化的“四维”

[摘 要]根据重庆市中职教育的实际发展与前期调研结果,实现重庆市统筹城乡中职教育一体化发展战略需要:在空间布局方面实行“有限期的中职教育发展优先区”,使“绝对落后”地区的中职教育得到有限期跨越式发展,消除城乡二元中职教育发展造成的差距过大问题;在物质形态方面建议实行“积极的差别对待”和“人力资源定期流动制”,实现资源配置方面的统筹发展;在社会形态方面实行多元价值导向的统筹发展思路,满足不同社会群体对中职教育的价值诉求;在文化形态方面实行特色发展、优势互补,营造城乡协同办学“氛围”.最终形成重庆城乡中职教育“相互依托、互利互惠、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统筹发展格局.

[关 键 词]重庆中等职业教育城乡教育一体化政策咨询

[作者简介]张晓冬(1976-),男,甘肃宁县人,重庆三峡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高校管理与院校研究.(重庆404100)

[课题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12年度重大软科学课题“重庆市城乡教育一体化指标体系与重大举措研究”(课题编号:KJTC201201)的子项目“重庆市中职教育一体化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编号:KJTC201201-9)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8-0014-03

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府发[2008]94号)等文件精神,以及《教育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战略合作协议》(2008)、《教育部国务院三峡办、湖北省人民政府、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三峡库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试验区协议》(2009)、《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2012)等文件精神,同时,根据重庆市中职教育实际发展情况和本研究的前期调研发现,重庆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中职教育主要集中在主城区,分布格局不符合中职教育统筹发展的要求;二是资源配置存在一定的“城乡二元”性,主城区的中职教育生均资源配置明显高于其他区域的生均资源配置标准;三是在中职教育发展的社会价值需求定位和办学特色方面主要表现为“城市化”的价值导向和统一化的中职专业和科类设置等问题.以上问题既与中职教育发展的普遍性问题有关,也与重庆特殊的地理环境、人口结构及中职教育资源配置等因素有关.以下主要从空间布局、物质形态、社会形态、文化形态四个方面提出统筹重庆中职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建议,以资借鉴.

一、有限期的中职教育发展优先区:“空间”形态一体化的政策建议

“一圈两翼”的重庆开发战略,意在实现以重庆主城区为核心、一小时通勤距离为半径的经济圈,加快建设以万州区为中心、三峡库区为主体的渝东北地区和以黔江为中心、少数民族聚居的渝东南贫困山区为两翼,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和这一发展格局相对应,重庆中等职业教育布局,也基本形成以重庆主城区为核心办学区,万州、永川等为分散聚居办学区的“一体两翼”空间分布格局.2006~2010年,全市累计投入57亿元,建成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57所、市级重点中职学校32所,实习实训基地348个、县级职教中心建设34个.①同时,重庆市也相应地成立了教育担保公司,进一步拓宽了职业教育融资渠道.大力鼓励民办职业教育发展,民办中职学校达60所,占到中职学校总数的1/4.2012年,建设10个综合性、开放式、资源共享型实训基地,40个区域性实训基地,100个专业性实训基地.

但是,从实际布局看,全市现有227所中职校(截至2013年5月)中,国家重点46所,占整个中等职业学校的16.0%;市级重点36所,占12.5%;达标校47所,占16.3%;其他类有159所,占55.2%.和全市相比,主城九区共有市级重点中职校15所,占整个市级重点中职校的41.7%.在重庆市43个区县中(包括北部新区与经济开发区),除万州区、永川区、沙坪坝区的中职学校数量相对较多外,秀山县、北部新区、经开区等区县中职校仅1所.这和中职教育高质量低重心的实践诉求不相吻合.

因此,在对现有各类中职学校进行合并优化和质量化发展的基础上,根据“一圈”和“两翼”的经济结构、人口分布特征与结构以及现有中职教育分布格局的问题,确定有限时期的“中职教育发展优先区”.通过“中职教育发展优先区”这一机制,在保持“一圈两翼”的空间格局优势的基础上,重点以“两翼”及其所在区县为主体,以现有的六大示范区为平台进行布局,在优选区评选标准上,紧密结合各地县中职教育人口特征、产业特征与优势、人才需求、收入分配与就业情况等综合指数,确定在一定时期享有中职教育优先发展的区域,在经过有限时期的优先发展后,使原“绝对落后”区县中职教育的发展规模在短时期内赶上或者略高于重庆中职教育的区县平均发展规模,以此实现重庆中职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合理空间布局.


二、“积极的差别对待”与“定期流动制”:“物质”形态一体化的政策建议

2001~2011年,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占地面积由628.9万平方米增加到1021.645万平方米;校舍面积由345.6万平方米增至532.97万平方米,增长54.21%.2003年至今,重庆市累计投入57亿元,建成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46所、市级重点中职学校36所,实习实训基地348个、县级职教中心建设29个,极大地改善了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②截至2011年底,全市中等职业学校236所,在校生50.012万人.高职院校31所,在校生19.4万人.中职招生人数18.72万人,毕业生15.27万人,就业率超过96%,教职工2.39万人,专任教师1.86万人.③首批国家示范中职建设项目校8所,通过评审第二批国家示范中职建设项目校12所.但是从资源配置的地域性而言,“两翼”的资源配置及重点中职教育示范区及学科专业布局等不如“一小时经济圈”好,主要表现在生均投入资金、师生比例及师资配给、实验设备建设等软硬件建设方面.如以“一小时经济圈”和“两翼”中职教育设施总价值都最高的“加工制造类专业”“信息技术类专业”“交通运输类专业”为例作比较.“一小时经济圈”的“加工制造类专业”“信息技术类专业”“交通运输类专业”生均设备值分别为0.396万元、0.296万元、0.448万元;而重庆“两翼”的“加工制造类专业”“信息技术类专业”“交通运输类专业”生均设备值分别为0.231万元、0.218万元、0.244万元.生均设备值配置的最大差额达到1倍以上,整体不及“一小时经济圈”的情况.而办学规模、师生比例、专业建设等方面资源投入方面情况也类似.这种差异性资源配置方式使原本二元化结构的发展差距更大,不符合《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中,关于推进重庆城乡统筹发展“以工带农、以城带乡,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原则要求.

因此,我们建议在原有资源配置的基础上,对于“两翼”区县的中职教育,根据其与区间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性程度,针对以往发展中资源配置的不足之处,实行“积极的差别对待”,实行略高于重庆市平均水平的资源配置标准,保证落后区域中职教育在短时期内赶上和达到重庆市中职教育资源配置的平均或标准水平.整体上建设成10个以上综合性、开放式、资源共享型实训基地、40个以上区域性实训基地、100个以上专业性实训基地等“日、月、星”均衡统筹发展模式,达到本地中职教育人口 就近受教育,降低受教育者的学习成本.在全面实施中职教育免费政策的同时,还应根据产业结构和经济社会需求,进行积极的“教育成本”补给政策,即不仅要免学费,还应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继续实施奖助学金制度,扩大实施范围.这一政策建议的依据在于,受教育的中职学生生源主要是来自区县农村,且大部分来自低收入家庭.奖助学金制度主要针对少部分学生,不能满足辅助中职学生低成本受教育的全面需求.

在师资配置方面,加快城乡互助、对口支援政策机制.实行教师定期流动制和偏远区县中职教育师资积极的补助政策和培训政策.加快“双师”型中职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实行定向扶持培养机制,保证城乡中职教育质量的一体化发展.同时,在中职学校与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积极发挥互联网等信息资源优势,借助网络平台,实现重庆市中职学校资源共享机制,推进一体化建设步伐.这一政策建议的依据既基于战后日本等国家教师流动机制的成功经验,也是基于我国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等政策的成功经验.

“二战”后,为了快速恢复和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日本文部省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定期流动的政策制度.如教师流动《实施纲要》规定除工龄不满3年、妊娠期或57岁以上的教师外,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在一所学校连续工作不应超过6年.④在具体实施程序上,实行偏远地区教师月津贴上浮4%~25%的积极激励政策和教师自愿选择流动学校等方式,有力的保障了这一机制的绩效.目前,日本基础教育均衡化水平居于世界前列正是这一机制实效的明证.

《教育部关于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的通知》于2001年5月10日开始执行,对口支援建设十年来效果显著.如受援的5所西部高校已成为“211工程”学校,首批13所西部受援高校的一级学科博士点从2001年的5个已增至2009年的4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分别从2001年的65个和488个增至2009年的288个和1493个.⑤以上两种机制对实现重庆中职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多元价值导向的中职人才培养:“社会”形态的城乡一体化政策建议

根据实际调研,从社会形态而言,重庆各区县社会分层现象明显,城乡收入差别明显,人口流动地域性强,经济社会区县发展差异明显.并形成“一小时经济圈”与“两翼”区域、城区与乡村特殊的中职教育人群特点.如农民工中职教育群体、中学生中职教育群体、库区移民中职教育群体、下岗职工再就业中职教育群体,等等.对于这些群体,主城区的中职教育群体主要由中学毕业生群体、下岗职工群体等构成,而边远地县中职教育群体则是以农民工群体、农村留守妇女群体、移民群体等构成,不同构成群体对中职教育的需求导向有所不同.中学毕业生中职学生群体主要以实现“农转非”和社会阶层流动为目的,而农民工、移民及留守妇女等群体则主要以谋生为求学目的.因此,前者更看重所学专业的城市需求热度,后者更看重的则是所学技能的本地就业热度.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受教育群体对分布在“两翼”区县中职教育的硬件设施、实训效果、能力培养期望值更高,而对“一小时经济圈”,尤其主城区中职教育的专业与社会协同性期望值更高.

这就需求政府在保证各区县中职教育质量等方面基本保障一致的前提下,根据受教育人口特征和区县经济结构与社会发展特征,进行中职教育的资源配置,保证中职校发展、分布和设计的差异化、区域化和特色化.

目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机制具有“城市化”的价值导向,这可以从在学学生专业分布特征说明.以2008年重庆市教育统计年鉴统计数据为例,在各类中职院校开设的13大类专业中,毕业人数、招生人数、学生在校规模居前四位的分别是“医药卫生类,已毕业人数10091人,招生人数8855人,在学规模30698人;加工制造类,毕业人数5957人,招生人数11098人,在校规模26462人;信息技术类,毕业学生5459人,招收7628人,在学规模19248人;土木水利工程类,其毕业人数1347人,招生人数1553人,在校学生4828人.”⑥具有明显的“城市化”就业价值导向.而与农村、“三农”及食品安全生产等问题密切的“农林类、资源与环境类”人才培养规模却排在最后两位,其毕业学生、招生人数和在学规模分别为:314、301、874和65、218、325.这与重庆“大农村”的社会结构特征,以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不太相吻合.因此,建议加强面向现代高科技农业生产与发展的农林、资源环境与能源等专业大类人才的培养力度,实现农民工就地就业的人力资源发展机制,实现多元价值导向的中职人才培养机制.四、特色发展、优势互补与协同办学:“文化”形态的城乡一体化政策建议

文化形态的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主要指在全面贯彻国家及重庆中职教育方针政策,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中职教育质量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寻求各区县中职教育的区域优势和办学特色,形成优势互补、差异发展的中职办学机制.具体表现在:办学理念、校园文化、专业培养优势、人才质量、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重庆市现有的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技工学校)已初具结构性特征.从产业分布与人才需求看,汽车摩托车、高新技术、装备制造、资源加工业等四类支柱产业主要集中在“一小时经济圈”内,且对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以上传统产业的高技能人才短缺;而在主城区和其他区县都有的电子信息、通讯、物流等新兴行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却不明显,人才当量总体仍然偏小.

因此,结合重庆经济结构布局和地域经济社会文化特色,以特色办学和社会服务质量为评估标准,实施绩效资源配置,鼓励中职院校密切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自身优势,形成从办学理念、学科专业、人才质量、社会服务等方面明显的地域特色.同时,推进中职教育与地方企、事业单位进行协同人才培养机制,形成以面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特色.

总之,科学系统的“城乡中职教育一体化”是指城乡中职教育形成“相互依托、互利互惠、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发展关系,是一个要在保留和张扬各区县中职教育优势的同时,优化中职教育对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互补效应,尤其是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效应.实现城乡中职教育的一体化发展目标,为最终解决重庆“城乡二元结构”的经济社会现象作出贡献.

[注释]

①参见贵州希望网2008年12月8日发布的《重庆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主要做法及成效》一文.

②③参见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在中国统计出版社网站上发布的《重庆统计年鉴(2012)》.

④汪丞.日本中小学教师“定期流动”保障机制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9):35-39.

⑤资料来源于教育部网站发布的“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成效显著”一文.

⑥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重庆教育年鉴(2000-2008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391.

类似论文

河南省特殊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

摘 要在教师专业化影响下,传统的特殊师范教育体系存在的弊端日益凸显,严重制约了河南省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
更新日期:2024-4-2 浏览量:12255 点赞量:4481

城乡统筹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摘 要:由于社会历史形成的原因,优质教育资源主要聚集在市区,农村教育存在很多现实的问题,城乡教育的差。
更新日期:2024-3-23 浏览量:45523 点赞量:10862

高二亲职教育手册

高二亲职教育手册目录◎辅导工作行事历◎高二辅导工作计画◎各班导师,家长晤谈时间表◎亲职教育实施计画◎大学校系说明会时间表◎义工家长。
更新日期:2024-7-8 浏览量:13636 点赞量:3858

德育――中职教育的基石

虽然近年来国家一再重申在中职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但不可否认,由于就业压力和招生难度越来越大,很多学校。
更新日期:2024-10-20 浏览量:130544 点赞量:27931

中职教育实习平台的建设问题

摘 要:中职教育实习平台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方面。
更新日期:2024-12-21 浏览量:156000 点赞量:33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