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

著名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董奇教授认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应有机地融心理健康教育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纵观小学各科,品德与社会学科和心理健康教育,无论是从教学目标还是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来看,都有相同和交互的地方,因此品德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值得我们研究和探索.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是结合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渗透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途径和方法,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一、营造和谐环境,建立渗透基础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师生之间的心理相融,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这是品德与社会课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证.

1.营造宽松氛围.爱与平等是教师转变角色的关键,是营造宽松和谐课堂氛围的根本,也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立足点.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人格上给学生以平等地位,以生为本,把鼓励和表扬带进课堂.心理健康教育是师生之间真情的流露心灵的交融,这就需要师生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相互沟通,分享彼此的感受和体会,真诚地交流情感、体验和观念,并能够不时地产生心理共鸣,从而使学生得到心情的愉悦和心理素质的提升.

2.搭建心理教育平台.一方面教师要认真钻研心理学的教育规律和各类心理咨询的方法,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掌握心理训练的方法和辅导技能,不断提高自己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另一方面在学校开设“心灵氧吧30分钟”,在校园网开通“心灵天地”专栏,设置“悄悄话信箱”,借助谈心、书信、心理咨询、故事等多种形式,为学生答疑解惑,加强与学生的心灵交流,让学生在和谐的心理环境中成长.

3.关爱各类问题学生.各类问题学生在每个班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如何转化他们往往是教师的一块心病和必须面临的问题.面对各类问题学生,教师首先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慢慢地予以感化教育,静待花开.对于愚钝的学生,要给以爱的滋润,开启其智慧,促其迎头赶上;对于顽皮的学生,要给以爱的感化,使其行为慢慢循规;对于自卑的学生,要给以爱的抚慰,使其信心逐渐恢复,最终充满自信.总之,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培养他们积极进取、热爱学习的良好心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二、善于挖掘教材,寻找渗透基点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在教材中挖掘心理渗透点,是品德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

1.整合品德与社会和心理健康教育中相同的主题进行渗透.品德与社会教材与心理健康教材内容之间存在交互联系,教师可结合学校正在试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整合教育内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第七章是人际交往心理辅导,主要有与老师的交往、与同伴的交往、与家长和社会成员的交往等内容,而品德与社会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亲情树下我成长》,主要有“家庭万花筒”、“父母――我特别的朋友”、“我是文明家庭一分子”等内容,两者均有学习沟通方式,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内容.因此教师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融合,注重教给学生人际关系处理技巧和处事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2.利用教材外显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进行渗透.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有许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许多知识点蕴含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显示的内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上六年级上册《向“白色恶魔”说不》一课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制力,抵挡住白色恶魔的诱惑.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和发掘这一资源,教育学生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抵得住不良诱惑,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以此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拓展教材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进行渗透.有些教材所包含的心理教育因素不明显,就需要教师进行拓展,努力找出言“此”义“彼”之间的结合点.如在六年级上册《民风、民俗大观园》一课中,教学目标只要求学生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具有民族自豪感.作为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祖国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化的同时,也要注重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热情开朗、阳光健康的个性.教育他们可以用外出旅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来愉悦身心,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三、把握教学契机,活化渗透方法

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上心理健康课.加强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是品德与社会课的主要内容.

1.捕捉课堂契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占据的时间最长,影响学生的程度最大,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那么如何充分利用这个黄金时间段,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教材中出现心理健康渗透因素的时候,自然是最好的契机,但有时候又不能割裂课堂教学的整体,把品德与社会课上成心理健康教育课,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捕捉恰当的教学契机.如上六年级上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一课时,教师讲到吸烟的N条罪状时,学生们纷纷发言,揭露父亲吸烟的一条条“罪状”.当时学生兴趣激发,思维萌发,都争先恐后地抢着发言.教师要利用这样的教育契机,教育学生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同时,要培养有益的兴趣爱好,丰富业余生活,培养自己良好的情操,增强调控自我情绪的能力.总之,教学中的契机的出现有时是偶然的、随机的,就要教师自己去用心捕捉.


2.抓住实践机会,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同样蕴含着许许多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教师要善于把握机会.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安排了不少活动角、小调查等实践活动,如五年级下册《悲愤的吼声》一课采访车栏目,要求学生搜寻日本侵略者在家乡的罪证并记录下来,教师就布置了课外采访任务,结果班上几乎没有一个同学说可以完成任务.很多同学都抱怨说不知道哪里受过日本的侵略,有的说家在城区,且城区因拆迁已几乎找不到侵略的罪证了.怎么办呢?教师与同学一起出谋划策,通过不断的思考和讨论,慢慢地理清了思路:可以查阅《诸暨抗日战争史》初步了解家乡的抗日情况,采访时间可以趁国庆假期,采访地点可以去爸爸乡下的老家或外婆家,可以邀请父母一起参加采访活动等等.结果采访任务完成得很成功,很多学生写出了一篇篇优秀的采访日记.这次实践活动学生们都有着丰富的心理体验,或面临困难、体验失败,或品尝成功、分享喜悦,心理状态是随着活动的过程和参与程度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在活动中愉快地感悟、体验、成长,培养了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自信、乐观、坚毅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3.学生参与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这是品德与社会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30340;重要方法.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父母――我特别的朋友》一课时,教师采用表演课本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理解父母,了解父母”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首先以“父母的烦恼”为主题进行讨论,接着让学生选出典型的父母烦恼,并以此为主题,分配角色,精心准备后进行表演.通过这样学生参与的演出,无论是表演的同学,还是欣赏的同学,都印象深刻、终身难忘,对父母的情感也有了更深的体验和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作业式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以活动促进学生各方面的体验和发展,落实品德与社会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一个行为的过程,是一个心理体验的过程,仅仅依靠课程渗透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师精心辅导和影响.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以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品德与社会教育目标的落实,才能使学生获得品德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双丰收.

(浙江省诸暨市浣江小学311800)

类似论文

在小学体育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康的发展 经过笔者在实践中摸索总 。
更新日期:2024-12-7 浏览量:22595 点赞量:6551

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

摘 要:“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围绕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下简称“心育”)问题,以̶。
更新日期:2024-10-28 浏览量:133086 点赞量:28909

小学生《品德与社会》学科中的感恩教育

【摘 要】感恩教育是小学生品德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心存感恩,就能理智地面对人生旅途中的一切挫折和不幸 心存。
更新日期:2024-9-6 浏览量:19492 点赞量:6132

对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的

摘 要:品德与社会是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思想性的德育课程,是小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Ų。
更新日期:2024-4-10 浏览量:57049 点赞量:13448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

摘 要:品德与社会》课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农村小学品社课教学存在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
更新日期:2024-9-5 浏览量:18018 点赞量:5428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的情感教学

摘 要小学《品德与社会》旨在从初级阶段对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塑造小学生的情。
更新日期:2024-10-26 浏览量:133287 点赞量:29081

《品德与社会》课堂多视角回眸

摘 要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
更新日期:2024-3-6 浏览量:10623 点赞量:3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