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作品教学建议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外国作品教学的要求指出:培养学生积极的鉴赏态度和审美体验,不断陶冶学生的性情和心灵.这其中“学生积极的鉴赏态度”是很难培养的,因为大多外国文学作品语言文字难懂,教师教学都不够重视,就更不谈获得“审美体验”了.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作积极地探讨.


首先面临的是教学理念的改变,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尊重国外多元的文化.文学欣赏是一种自由的心理状态,在享受中体验,在体验中享受,在学生自己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努力摆脱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等与标准化评价一脉相传的教育理念.在外国文学作品教学中,不能只从中国传统的思维入手去考虑问题,不能将中国人看待问题的方式强加到外国文学的教学中,用中国人习惯的理念去理解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这样只能片面甚至歪曲外国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思想.例如必修五选取了罗素《我为什么而活着》,在这篇文章中罗素阐述他“为什么而活着”的第一个原因是“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这个内容,对于在相对保守国度中成长起来的视爱情为私物的处于青春期的中国高中生来说,如此大胆的表述并不顾一切的追求,他们是惊讶不已的而又内心向往.

这里面存在着较大的中西方文化差异,教师应在先进的理念指导下,指导学生解读.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论道:“中国是个大陆国家,中华民族历来依靠农业来维持生存.等由此发展起中国的家族制度.也可以说,中国社会注重群体生存的价值观念由来已久.”而西方人的祖先则发源于贫瘠的岛国,以渔牧业为生,大多以个体的方式应对种种艰险的生存环境,群体观念相对淡薄.到了十八世纪,源自启蒙运动在欧洲大地上迅速掀起了一场彻底的思想大革命,人生而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观念深入人心.这种以个人为中心的处世态度使得西方人不依附家庭和他人,完全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他们张扬个性,赞美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将维护个人利益作为建立一切社会关系的前提.这一切都在外国文学作品中有着深刻的体现.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成为文学作品阅读的巨大障碍,这就要求教师对于创作背景和西方的人本思想及个性解放作相关的阐释,引领学生个性化解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尊重学生多元化的解读,对文章的解读不拘泥于单一的主题.在以往的外国文学教学中,对文本的解读往往会带有很多政治色彩,如今,时代变了,许多外国作品有更多的内涵需要我们挖掘和解读.

其次是开展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在教学《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文章时,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学生对马丁路德金梦想的解读可以带有很多不同的见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马丁路德金的角色中去,更好地去理解一位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的梦想.通过对文本的了解,学生可以预先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建议学生进入作者本人的角色,那么他针对自己同胞的处境会有怎样的梦想.教师和学生的对话,除了探讨文章的写作技巧外,还可以深入到当今时事的探讨,奥巴马再次担任美国总统是否意味着马丁路德金的梦想能够彻底地实现呢?美国黑人的地位是否得到了很大地提升呢?这些问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对话的方法使教师和文本之间交流,教师能够更好地深入文本之中,探讨人物形象的意义和挖掘深层的内涵,有利于实现多元的解读;开展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引导其积极地思考问题,并能够提出新的观点和形成创造性思维.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在尊重学生个性化解读问题的前提下,共同探究合作,并遵循共同基础和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这样既能更好地理解文本,也能够提高学生悟读外国文学作品的积极性.

再次是对中外作品进行比较.思维心理学的实验和调查都证明,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联想和对比认知高度发达,常常显现出从单一到综合,从一个事物到其他看似不相干的事物,从旧的境界步人新境界的思考倾向.”在中学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中,在对比和比较中,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外国文化,也能够进一步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以及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例如必修一教材中的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谈到“(青年人)应该选择一种使我们最有尊严的职业”,因为“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这样的表述,在我们国家是很难弄懂的,尤其对于涉世之初的青年学生来说.在我国,什么是“最有尊严的职业”呢?很难回答.普通民众当然认为是公务员、大学教授等,而如果不从事这样有尊严的职业就可能沦落为马克思所说的“奴隶般的工具”.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有必要将中外职业选择的价值观进行对比讲解,在我国,劳动者是光荣的,职业是平等的,所谓“尊严”完全来自于从业者的内心,要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怀有崇高的自豪感.这种价值选择来自于中国传统的文化.在我们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传统中,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作为奴隶工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这篇文本中,作者其实想要表达的是对职业的一种态度,这也是中外文化的差异值所在.在进行外国文学作品解读的过程中,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也是很有效的教学方法.

最后,教师要加强对文艺理论的学习与运用.鲁迅也曾言“青年看《红楼梦》便以宝玉黛玉自居.而老年人看去又多占据了贾政管束的身份,满心是利害的打算,别的什么也看不见了”.这段话充分说明了任何读者都带有局限于自己生活阅历的不足,在解读外国文学作品过程中,也表现得十分充分.为了纠正这种阅读状况,教师有必要在教学解读的过程中,充分运用文艺理论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对于语文课堂教学,再也不是简单地认识生字、理解新词、归纳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而是要能够深入体会文本的内涵,讲求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过程与方法的运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探讨.因此,在外国文学的教学中,教师对于文艺理论的运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方法.文艺理论强调对于文本的分析,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例如《项链》这一文本的教学,教师可以运用文艺理论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分析,来解构文本要表达的深刻的内涵,通过组织学生的讨论和合作性的学习,来理解文本需要表达的内容.

总之,在外国文学&# 30340;教学中,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广泛阅读外国文学著作,在了解外国文化的同时,也应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提高理论素养,从而加深对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的把握.

李凌云,语文教师,现居江苏淮安.责任编校:王玲

类似论文

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问题略

摘 要:学习外国文学作品是开阔学生文化视野、培养全球意识、提高人文素养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影响着学生的。
更新日期:2024-7-2 浏览量:15551 点赞量:5036

外国文学作品教学建议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外国作品教学的要求指出:培养学生积极的鉴赏态度和审美体验,不断陶冶学。
更新日期:2024-9-20 浏览量:117850 点赞量:25236

关于中学语文教材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的

摘 要:外国文学作品走进我国中学语文教材已有近百年的时间,历经了由少到多、由粗到精、由单一到多元、由工具性到人文性、由。
更新日期:2024-2-12 浏览量:33573 点赞量:8936

如何教学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外国文学作品

摘 要:小学语文课本中,除了中国作品外,还有许多外国文学作品,作为一名教师,该如何教学这些作品呢?我觉得应该从以。
更新日期:2024-10-23 浏览量:133681 点赞量:29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