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中地理题材内容教学的三个关注点

地理题材的课文是品德课教学中的“硬馍”,很少有人会喜欢去啃这块“干巴巴的馍”.可这次优质课的内容(《品德与社会》三下《世界真奇妙》)偏偏就是这么一块“馍”.在九次试教之后,在不断地磨课中,笔者梳理出了品德课中“地理题材”教学的三个共性问题――情感目标、价值倾向和有效性,分别作出聚焦反思和教学设计的更新,并进行了相应的对策研讨.

一、情感目标,是品德课堂的“调味剂”

【问题设计:建筑真奇妙之中国长城】

1.师:关于长城,你知道些什么?(学生纷纷说各自的了解)

2.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师读课前搜集的有关长城的资料: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东起鸭绿江,西达嘉峪关,途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9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6700千米,号称万里长城.]

3.师:听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长城真长啊!

生2:万里长城真雄伟!

生3:我爱万里长城!

聚焦反思:

品德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因此,它的目标也是综合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目标是一个整体,在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情感性也不可或缺.虽然像《世界真奇妙》这样地理性的课文相对比较枯燥,但是,也应该与课程目标相结合,成为人文的地理,充满的地理,有生命有活力的地理.

然而,许多一线的品德课教师在面对地理内容时,往往会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情感的熏陶.反思这个片段,表面上看来比较流畅,但细细一分析,“知”与“情”已被生生剥离,情感目标没有实现.学生所喊的“长城真雄伟啊!”“我爱万里长城!”等,都只是空洞的口号,根本没有情感奠基.于是,笔者将设计做了以下调整:

【修改后的设计:建筑真奇妙之中国长城】

1.师:万里长城,它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啊!关于长城,谁来说一说?(学生纷纷说各自的了解)


师评价:大家知道的可真多啊!的确,我们中国的长城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有一万多里呢,所以我们称它为万里长城!

2.师:可是,大家想一想,当时并没有吊车,也没有起重机之类,我们的祖先居然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头,搬到如此高的山上,建成此般巍峨的万里长城,孩子们,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我们的祖先真是太勤劳了!

生2:我们古代的劳动人民真厉害啊!居然创造了这样的奇迹!

生3:万里长城真雄伟,建造起来肯定不容易,我们古代的人民实在太伟大了!

生4:是啊,这该花多少力气,该花多少汗水啊!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

3.师:除了万里长城,你还知道咱们中国还有哪些代表性的建筑?(在这个交流过程中,学生的爱国情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对策研讨:知识+情感,让三维目标更具综合性】

地理题材的品德课,只有准确的目标定位,给地理知识融入情感的元素,才能真正凸显品德课程的特色.我们既不能只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情感的熏陶;也不能为了情感目标的培养而感情泛滥,出现牵强附会的人为现象.对于教学目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准确地定位.

1.知课程.深刻领悟品德课程性质,牢记品德课程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的一门课程,最终的目的旨在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2.析教材.教师要熟知本文的教学内容,了解本文所在的单元目标,整体把握教材的设计思路.

3.懂学生.学生并不是一片空白地坐到课堂里来的,他们拥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因此,我们要“以生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情况等因素.

二、教材的价值取向,是选择教学资源的“圆心”

【问题设计:动植物真奇妙】

1.教师宣布比赛规则:经过自学资料,每个方阵派一名代表来猜,组员可以给代表三次机会提示,但是,绝对不可以说出带有国家和动植物名称的字.

2.自学资料.

[附资料:

A.蛇灭门:人闻了它的花香会神清气爽,可毒蛇闻了会逃之夭夭.

B.见血封喉:看似很普通的一种树,树汁有剧毒,一旦碰到人的伤口,就会置人于死地.

C.蜂鸟:世界上最小的鸟,大脑只有一粒米大小,但记忆能力却相当惊人!

D.孔雀鱼:它色彩艳丽,鱼尾像孔雀开屏时的尾巴,又叫彩虹鱼.]

3.开始游戏.

4.除了老师介绍的这些之外,你自己还知道哪些有趣的动植物呢?(学生说的都是些奇花异草:娃娃鱼、灯笼鱼、面包树、食人树等)

聚焦反思:

品德教学有效开展的前提是正确解读教材内容.在解读教材时,要准确定位教材的价值取向,理清脉络,把握内在结构,才能对教学内容作出恰当的取舍和重组.

这个环节中,貌似气氛活跃,孩子们的积极性也很高.但结合教学目标一分析,才发现,这几样动植物挑选的价值取向完全不对!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世界上一些重要国家及其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别称、动植物等”可见,孩子们要了解的是各国具有“代表性”的动植物,并不是单一的奇花奇草.

于是,在之后的修改中,笔者改选了各国具有代表性的动植物.可喜的是,无意间还发现了每个国家在选择各自的“国花”和“国宝”时,都是有讲究的,背后都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做支撑.于是,笔者打破原先“横向教学”的形式,试着从“纵向挖掘”中让学生来感受世界的奇妙:

【修改后的设计:动植物真奇妙.】

1.教师宣布比赛规则.(同上,只是多了一个要求:猜测结束后每个动植物还有一个小问题要回答)2.自学资料.

[附资料:

A.日本―樱花:日本的国花,樱花开的时间很短,7天左右就凋谢了,日本人就认为人生短暂,活着就要像樱花一样灿烂.

B.墨西哥―仙人掌:它浑身长刺,四季常青,生命力十分顽强.

C.加拿大―枫树:在加拿大,每到9月底枫叶就开始变红,远远望去,像火一样在燃烧!

D.中国―大熊猫:熊猫是我们的国宝,最喜欢吃的食物是竹子.

E.澳大利亚―袋鼠:袋鼠是一种只会向前跳,永远不会后退的动物,澳大利亚人欣赏它这种勇往直前的精神,把它当作国宝.

F.美国―白头鹰:美国的国鸟,是自由和力量的象征,在美国的国徽上也画着白头鹰,样子很威武.]

3.开始游戏.(每个动植物背后还有一个结合各国文化底蕴的问题)

a.枫树:辨认国旗.(枫叶旗)

b.樱花:日本人为什么最欣赏樱花?(不仅因为它的娇艳,更重要的是日本人认为,人生短暂,活就要活得像樱花一样灿烂)

c.仙人掌:猜一猜,墨西哥人为什么把仙人掌尊为国花?(欣赏它顽强的生命力)

d.大熊猫:判断题:大熊猫主要生活在中国、日本、韩国等地.(×)(大熊猫是我们中国特有的动物)

e.袋鼠:看澳大利亚的国徽,想想为什么他们会把袋鼠画到庄严的国徽上呢?(欣赏它这种勇往直前的精神.)

f.白头鹰:辨认美国的国徽.(上面有白头鹰图案)

【策略研讨:取舍+开发,让课程资源更具主题性】

教材和教学内容两者不是同一个概念.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工具和素材,只是教学工作的蓝本,但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我们可以根据这个主题重新思考,重新选择教学资源. 教学内容的外延是很大的,所有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任何方面的材料都可作为教学资源.关键是我们教师在使用之前,要明确教材的价值取向,解读教学的目标,了解学生的学情和时代的特征,寻找最佳的教学切入点,挖掘能够焕发课堂生命力的地理知识点,有效地取舍并开发最佳的资源.只有这样,才能让地理题材的品德课堂更具目的性和生活性.

三、有效性,是教学活动的“命根子”

【问题设计:礼仪真奇妙】

1.师:世界各国朋友相见时问好的方式各有千秋,你知道哪些不同的问好方式吗?

2.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各种礼仪的图片.(中国――握手礼、日本――鞠躬礼、泰国――合掌礼、新西兰――碰鼻礼)

3.师: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走出位置向自己的好朋友问个好吧!(孩子们纷纷走出位置,寻找同伴问好.可是嘻嘻哈哈一片,整一个玩闹的场景:有的握手甩得太用力,有的鞠躬弯腰太低,合掌时手的位置也不对等)

聚焦反思: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这充分阐明了“活动性”是品德课程的基本特征之一.美国休斯敦的一家儿童博物馆里有这样一句醒目的话:“我听过了,就忘了,我见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可见活动对于孩子的重要性.的确,活动是教和学的,它给品德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我们的课堂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有效性才是活动的生命所在.

如上述片段中,“向同伴问好”的活动,设计的意图是想通过创设这样一个轻松自由的情境,让学生学习各国的不同礼仪.但由于之前的指导不到位,导致学生对各国的礼仪了解不准确,这个活动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我们的品德课、我们的孩子都不需要这样目标不明确、无实效的活动.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将设计做了如下修改:

【修改后的设计:礼仪真奇妙】

1.师:世界各国,朋友相见时问好的方式各有千秋,你知道哪些不同的问好方式吗?

2.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逐个礼仪的学习.

A.握手礼:谁能提醒大家,握手时要注意些什么?(微笑着看着对方的眼睛,一般都用右手,握手时力道适中,太轻显得不热情,太重又不礼貌)

【教师和学生互动握手】

B.鞠躬礼:仔细观察两幅图,日本的男女行礼的方式有什么不同?(男:双手放在大腿两侧;女:双手交叉于身前.)让我们来试着做一做吧!

【分男女生先后行礼】

C.合掌礼:泰国的合掌礼也很有讲究.(如果是平辈相见,双手合十,举至鼻子高度就可以了,如果是晚辈见到长辈,则要双手合十,举至额前)

【同桌互相行礼】

D.碰鼻礼:我们一起来看一种更有趣的问好方式――新西兰人的碰鼻礼.(主人与客人鼻尖对鼻尖连碰,碰鼻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说明礼遇越高)

【找自己的好朋友行礼】

【对策研讨:预设+生成,让教学活动更具有效性】

1.充分预设,注重指导.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得先明确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在明确活动意图的前提下,再去思考设计这个活动的落脚点在哪里以及活动的价值有多少.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学情,针对活动开展时会产生的不同的状况,做好充分的预设.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组织活动教学时心里更有底,效果更显著.

2.关注生成,提升效率.在如今的品德课上,经常可以看到许多五花八门的活动形式,课堂气氛貌似很热闹,但没有多大实效.教师在组织每个活动时,不应该在“量”上停留,应该从活动的“质”上去评价,从“效”上去取舍.教师要将自己看作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与学生建立亲和、友善的合作关系.课堂上随机生成的新问题、新矛盾,都是宝贵的生成资源.教师只有利用好了这些灵动的资源,及时调整预设方案,才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轻松掌握枯燥的地理知识.

总之,品德课程中地理题材的内容,对于我们教师的执教的确会带来一些挑战,但是,只要我们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正确解读教材内容,以生为本,切实提高活动的效率,地理题材的品德课堂定会释放独特的光芒!

类似论文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

【摘 要】《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全面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农村小学品社课教学。
更新日期:2024-12-15 浏览量:155487 点赞量:33307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

摘 要:《品德与社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小学教育阶段的必修课之一,是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利。
更新日期:2024-1-20 浏览量:20470 点赞量:5765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之我见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生动有趣的课程 他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从我们最熟悉的家庭、学校、。
更新日期:2024-7-8 浏览量:15728 点赞量:4926

对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的

摘 要:品德与社会是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思想性的德育课程,是小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Ų。
更新日期:2024-4-10 浏览量:56873 点赞量:13382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

摘 要:品德与社会》课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农村小学品社课教学存在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
更新日期:2024-9-5 浏览量:17842 点赞量:5362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的情感教学

摘 要小学《品德与社会》旨在从初级阶段对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塑造小学生的情。
更新日期:2024-10-26 浏览量:133111 点赞量:29015

《品德与社会》课堂多视角回眸

摘 要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
更新日期:2024-3-6 浏览量:10447 点赞量:3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