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因此,语文教学中应着意德育渗透,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全面发展.下面就如何“渗透”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通过教学,扩展德育渗透面
“渗透”是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最佳途径.只有优化课堂教学,发掘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发挥文中形象的感染力,才能水到渠成,真正感悟到文本的内在价值.因此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应当贯穿于语文教学过程始终,落实到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1.在揭示课题中渗透德育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课文思想内容的聚焦.因此,抓住题眼,揭示课题的内涵,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接受品德教育,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例如,在教学《阳光》时,我抓住文中精美的语言,用肢体语言、有感情地朗读来感悟亲情,学习文中佳子的孝心,把爱送给别人,做一个有爱心、尊重老人的好孩子.在《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的教学中,通过朗读、品位故事内涵,来教育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具有良好品德的人等
2.在品词嚼字中渗透德育
其实每一篇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总是隐含在词句之中.因此,要引导学生剖析和品味课文的字词句,借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内容,以渗透德育.
二、通过故事,找寻德育渗透点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生动有趣且内容丰富的故事,如《诚实的孩子》《幸福是什么》《丑小鸭》《三个儿子》等,利用这些故事的意义可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启发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高尚的情操.
三、通过身教,提高德育渗透力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绝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教师自身的敬业态度、责任感、气质性格、道德修养,特别是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会被学生有意无意地仿效.教师这种移默化的作用是一笔无形的精神财富,每一个学生往往会从教师的一言一行中体会教师的为人处世方法.正所谓“言传不如身教”,尤其是责任感较强的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感化.为此,本人在教学工作中,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塑造高尚的师德形象,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感动学生.
此外,从教材教学的角度,还可以从拼音教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等方面进行德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