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阶段理与中国纺织企业国际化模式

摘 要:

近来国际商务的许多研究都作为国际化阶段理论的对立面出现.本文以中国纺织企业为基础,以实证的方法分析了中国纺织企业的国际化过程.结果表明,中国纺织企业的国际化过程按阶段进行,但并不必然依照国际化阶段理论的预期.

关 键 词:阶段理论;纺织企业;国际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6)09-0010-06

一、理论回顾

企业国际化的研究可以聚焦于验证企业国际化扩张的模式.关于度量企业国际化模式的文献并不广泛,并且彼此各不相同,也很片面.所提出的模式通常是被观察企业行为的反映.例如,瑞典研究者发现了瑞典企业先从斯堪的那维亚国家扩张的模式.Yip,Jier&Monti(2002)确定美国企业国际化时采用如下模式,即先是加拿大、英国、墨西哥、德国、法国,然后是亚洲国家.加拿大企业国际化时先进入美国市场,后进入其它国家[1].Didson(1983)发现美国企业国际扩张时的先后顺序是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日本、德国、比利时、墨西哥和意大利[2].

企业国际化的模式也可以定义为在东道国投资的类型.Hennart&Park(1994)在研究了日本汽车制造商的投资模式后发现,绿地投资比起其他任何投资方式应用得更加广泛[3].Stopford&Wells(1972)发现,当商业活动关乎跨国企业的核心业务时,相对于完全的自有资金投资,合资的形式则较少地被采用[4].Ces&Mehra(1986)分析了138家非美国公司通过新建投资进入美国,而不是兼并或收购[5].Gatignon&Anderson(1987)用三种模式分析了1267家公司的进入决策,这三种模式包括完全自有资金投资和其他两种形式的合资[6].就新建投资和合资而言,Kogut&Singh(1998)试图通过对跨国企业本国文化的研究来找出公司投资偏好的模式[7].还有一部分学者强调某些行为变量作为国际化的驱动因素,认为在某一时点这些变量的组合会影响进入模式的选择.当这些变量随着时间的不同而改变时,进入模式也随之改变,形成一个有时间性的国际化流程,就是所谓的建立链(establishmentchain).有些研究显示,国际企业的进入模式选择会是渐进性的、从低涉入模式向高涉入模式发展(Welch&Luostarinen,1988).

资源基础论认为,进入模式的选择,就是一种企业对资源配置与运用方式的选择.资源在国际化中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组织所拥有资源的多寡、资源的特性与资源的发展.许多研究指出,小型公司可支配的资源较少,因此在进入模式的选择上会受到限制;反之,规模较大的公司,拥有的资源较多且广,对于进入模式的选择空间更大,并更倾向使用需要大量资源投入的模式,例如设立子公司.研究者研究是否有某些特定的资源对于海外进入模式的选择影响较大.其中,人力资源是影响海外进入模式的重要因素之一,若是缺乏拥有适当技术与知识的人才,国际营运会受到阻碍.另外,领导者也会对进入模式的选择产生影响,有研究显示,组织的进入模式会进入下一阶段通常发生在领导者替换时,有时甚至产生“蛙跳”的情形,越过数个阶段,直接进入涉入更深的直接投资.最后,国际化各阶段所产生的结果,会影响到国际化营运中资源取得与资源发展相关的决策,例如东道国的选择[8].

本文将更多地关注Johanson,Vahlne以及欧洲的学者们一直关心的模式.这些研究者们关注的是本国企业向东道国市场具有个性化的扩张模式.之后,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

二、研究框架

Johanson和Vahlne以单个企业的发展为研究中心,特别是聚焦于逐渐的获取、整合及使用国外市场和经营的知识,聚焦于对国外市场持续增加的承诺,以在Uppsala大学对国际企业的研究的实证观察为基础,提出瑞典企业通常以很小的步伐建立他们的国际化经营,而不是在某一时间上进行大量的国外生产投资,并进一步指出企业国际化应被视为一个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市场范围扩大的地理顺序,通常是本地市场→地区市场→全国市场→海外相邻市场→全球市场.二是企业经营方式的演变,最常见的类型是纯国内经营→通过中间商间接出口→直接出口→设立海外销售分部→海外生产.此即为国际化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

Johanson和Vahlne通过对瑞典特种钢企业及造纸企业的观察,提出了一个描述企业国际化过程的动态模型.在这个模型中,一个决策的结果或事件的一个循环构成下一部分的投入.即国际化当前状态是解释下一个国际化步骤的重要因素.如下式所表达的:Δ1等于f(1等),其中,1等于国际化状态.

Johanson和Vahlne所考虑的状态方面是对国外市场的资源承诺,即市场承诺和关于国外市场和经营的知识.变化方面是投资的决定和当前企业活动的业绩.市场知识和市场承诺被假定影响投资决策和所从事的当前活动,这些又依次改变知识和承诺.在模型中,假定企业力求增加其长期利润,并假定等价增长.企业也努力使风险处于最低水平,这些努力被假定是企业所有层次决策的特征.考虑到这些前提和构成决策框架的经济和企业因素的状态,模型假定国际化状态依次影响投资决策和当前活动预期的机会和风险.

在Johanson和Vahlne关于国际化扩张模式的研究中,“模式”暗含着“区位选择”(Johanson&Vahlne,1977).Johanson和Vahlne(1990)指出他们所观察的模式与区位和认知因素相关.如果这是事实,那么区位因素与认知过程完全不同还是两个因素可以混淆?例如,斯堪的纳维亚企业国际化时所选择的地理进入顺序是基于区位和认知因素,国际化决策是认知因素,感兴趣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区位因素.区位因素包括以地域为基础的方面如母国与东道国的特征、国外市场的距离和其它一些与区位相关的因素.在上面的例子中,国际化决策被看做是认知上的选择.无论如何,国际化倾向或许与区位相关.这个关系既可以通过社会因素如法律也可以通过民族因素存在.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国家与某一个市场有很长的贸易历史,这种贸易遗产或许会植根于社会文化.相反,一个企业的位置可以影响到企业管理者对于国际化的接受程度.也就是说,按照Johanson和Vahlne的观点,区位与选择高度相关.

地理上的进入顺序的选择并不是Johanson和Vahlne所考虑的唯一问题.所考虑的其它问题包括“知识”和“心理距离”.知识包括默会知识和显性知识,并且都受到知识的获得和传达条件的影响.这个定义考虑到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够清楚地表述和理解的知识,也包括了另一范畴的知识,即个人或组织所拥有,但在一些环境下不能系统表述或传达的知识.这种知识即是默会知识(Szulanski,1984).知识的传递受到传递者和接受者的认知的影响[10].知识的本质植根于地域,因此,很难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知识的区位特征也阻碍了另一个国家的公民来理解、传递和接受特定的知识.而人们认知的局限性或知识传递者和接受者的视野也会限制或影响知识积累和传递的难易(Cyert&March,1963;Szulansk,1984).


Johansonh和Vahlne(1990)的研究从企业所拥有的关于外国市场、国际化过程和组织知识角度考虑了认知.他们的研究也考虑了母国和东道国的心理距离如何影响知识的获取[10].优泼萨拉模型基本上认为这是一个渐进 0340;学习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被看做是企业走向国际化时所经历检验和错误的行为过程.另一个观点是企业所经历的是一个学习过程,并且通过学习获得关于国外市场存在的机会和问题的知识.新信息按现有的理解力、企业内部化过程、单循环学习过程进行加工,或者企业可以按照新知识改变企业内部化过程来整合新知识.之后的变化是双循环过程.第三个变化,无论Argris&Schon还是Johanson&Vahlne都没有考虑到的是这个循环往复的学习过程.这是企业获得新知识、整合新知识的内部化过程.无论企业采用什么方法获得知识,研究显示多样化市场的不同对国际化知识积累产生正面影响.

Johanson和Vahlne(1977)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心理距离进行了定义.最初的定义是“阻碍信息在市场之间流动的因素组合”.后来的定义是“阻止或妨碍信息在潜在的或现实的供应商(母国)和顾客(东道国市场)之间流动的因素”(Nordstrom&Vahlne,1992).这个概念最初由瑞典企业用来增加对国际化模式的理解(O’Grady,Lane,1996)[1].Hornell,Vahlne,Wiedersheim-Paul在1992年指出心理距离对瑞典企业的国际化模式有实质的解释力.

心理距离有植根于它自身环境的区位特征.例如,我们通常认为亚洲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并存在距离.在决定亚洲文化区别于西方文化的特征时,区位是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它能够组成或影响心理距离的区位因素是教育、文化和产业发展.

心理距离也具备影响选择的认知方面的因素,包括教育、文化、语言和商业活动(Johanson&Vahlne,1977).这些因素中有许多与人或与社会相关.例如,中国人讲汉语,日本法律有许多方面区别于西方的法律体系.

综上所述,区位和认知因素在心理距离中相互影响.教育、文化、语言和法律都包括区位和认知,每一个因素的程度依赖于所检验国家的环境.

选择也是由知识驱动的.当一个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积累了更多的知识,它会构思与国际化初期不同的选择和战术.如果关于东道国市场的知识很难整理,那么获得信息的成本会很高.考虑到一个特定国家的知识的影响,距离只增加成本和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企业来说,最初的地区化、聚焦于收集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都与母国市场最近的东道国市场的知识是比较合乎逻辑的.因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中国纺织企业在国际化扩张时应先进入与其母国地理上最接近的国际市场.

假设2:中国纺织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应先进入文化上与母国最接近的国际市场.

假设3:随着企业关于国际市场的知识和经验的增加,企业将进入距离母国较远的国家.

假设4:中国纺织企业将根据目标东道国的心理距离,从最近的东道国到最远的东道国顺序进行国际化经营.

假设5:中国纺织企业将随着进一步的投资和市场适应而增加的卷入程度和承诺顺序进入国际市场.

三、研究设计

1.使用方法说明

根据本研究理论验证和数据的特征,需要一个实证分析的方法.在本文中,一些度量措施在两方面与参数假设发生冲突.首先,在分析中所使用的大多数数据是按等级排序的序列,这表明数据不能被内在假定为正态的,进而,参数的描述方法不能准确地概括变量的信息.其次,一些变量的样本规模很小,考虑到比较小的样本规模,进而验证变量是正态分布的假定是不可能的.考虑到检验的特征和数据的类型,本文将使用几个非参数方法,序列对比将是最主要的检验方法.

2.样本

本论文研究所使用的样本主要是总部在中国、具有国际经营业务的纺织企业.为研究方便,本文以国家工商局提供的2004年规模以上纺织加工企业名录为基础,共有企业1180家,国家样本的选择以霍夫斯泰德关于国家文化研究的样本为标准.

3.变量

为完成本论文的研究目标,所需要的信息包括中国纺织企业国际化扩张历史、国家之间的地理距离、国家之间的文化距离、国家之间的心理距离、企业进入的国家数.下面对所需要的信息进行详细说明.

国家之间的地理距离是一个绝对变量,既然企业的样本限定于总部在中国的中国纺织企业,那么对每一个东道国的地理距离可通过计算两国首都的距离来测算.考虑到地理距离的定义和本论文的限定,测量应当是北京和东道国首都的距离.例如,如果一个中国企业扩大它的销售到日本,那么日本首都和北京的距离就是本研究所指的日本与中国的地理距离,其距离是1064海里.

国家之间的文化距离是一个无形的指标,因而不能直接测量.但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概念上的度量,本论文主要使用霍夫斯泰德的国家文化模型对国家之间的文化距离进行测量.所使用的指标包括个人主义、男性主义、不确定性规避和权力距离.

关于国家之间心理距离的验证,本研究采用Nordstrom&Vahlne(1992)和Johanson&Vahlne(1977)关于心理距离的定义.这个定义需要使用母国和东道国的如下数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国家的教育水平、贸易、语言及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由于先前的研究没有为心理距离建立确切的维度,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用一个数字来定义母国和东道国之间的心理距离.

经验知识与一个企业所拥有的有国际化经验的国家数相关,本论文采用一个企业所进入的国家数来度量企业的国际化经验.

4.序列的确定

(1)中国纺织企业国际化实际市场进入顺序

样本和变量确定之后,就可以为每一家样本企业汇编市场选择顺序列表

基于中国纺织企业国际化的特征,可产生两个列表:内向国际化的市场选择顺序和外向国际化的市场选择顺序.从1180家企业国际化的发展过程看,几乎所有企业都经过了内向国际化和外向国际化两个发展阶段,内向国际化以技术设备的引进、建立合资企业和技术合作为主;外向国际化目前仍以产品出口为主,少部分企业已开始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

企业国际化扩张过程中,对实际进入东道国的总体排列顺序,可采用如下方法进行计算:对于样本中的每一个国家,把每一个样本企业对其进入顺序进行相加,对没进入该国的企业统一赋值,本研究中,中国纺织企业进入的国家总数为33(剔除霍夫斯泰德国家样本中没有的国家),因此,对于没进入该国的企业赋值34,之后除以1180,以计算出每一个国家的平均进入顺序指数,值越小,表明进入越早.以此产生内向国际化和外向国际化的选择顺序列表,并与下面计算的中国纺织企业预期市场选择顺序各列表进行相关分析.

(2)地理距离视角的中国纺织企业预期市场选择顺序的确定方程

两个国家地理距离的确定可用两国首都间的地理距离来代替.首都间地理距离使用由三角学计算的真正的海里来确定,把经度和纬度结合起来,极坐标转换成笛卡尔坐标,方程如下:

X等于RCOS(经度)×COS(纬度)(方程1)

Y等于RSIN(经度)×COS(纬度)(方程2)

Z等于RSIN(纬度)(方程3)

国家之间地理距离可以计算为:


R为地球半径.

按照各东道国与中国的地理距离由近及远进行排序以产生地理距离视角的中国纺织企业预期市场选择顺序序列.

(3)文化距离视角的中国纺织企业预期市场选择顺序的确定方程

国家之间文化距离的确定采用霍夫斯泰得维度来度量,文化距离是由Kougut&Singh定义的霍夫斯泰德维度的综合体.可用如下方程进行计算:

本研究中CDj表示第j个国家对中国的文化距离,Iij表示第i个文化维度、第j个国家的指数,Vi是第i个维度的指数的方差,C表示中国,可按此方程计算各东道国对中国的文化距离并由近及远进行排序,以产生文化视角的中国纺织企业的预期市场选择顺序序列.

(4)心理距离视角的中国纺织企业预期市场选择顺序的确定方程

心理距离采用Johanson&Vahlne(1977)的 定义.为了确定心理距离,可采用主成分分析.在Nordstron&Vahlne(1992)的研究中,心理距离的因子可定义为文化距离、教育、经济发展、商业语言和贸易,分别用文化距离指数、学生数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讲英语人口和贸易依存度等指标来衡量,由于讲英语人口各国没有统一的统计标准,因此在本研究中,用高等教育入学率来代替.同时,各国人口数量不同,学生数量不能准确反映一国教育现状,因此,本研究采用成人识字率来代替.

(5)在本研究中,中国纺织企业的“知识”与管理者的国际化经验水平相等,用企业所进入的国家数来度量.之后,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距离对比.

5.数据来源

每一个企业的数据通过不同的方法获得,包括公司年报、给企业主管的E-mail、对公司管理者的访问,及对企业的实地调查.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2004年.

四、结果

在本研究中,对各序列进行简单对比是不够的,使用斯皮尔曼相关来检验序列的相似性是必要的.皮尔逊相关或其他相关模型的使用在本研究中是不合适的.因为本研究中各序列所提供的只是一个顺序的范围的数据,各数据间的间隔范围并不相同.我们只知道X1大于X2,但不知道大多少,因而采用斯皮尔曼相关来进行数据分析比较合适.之前对两个变量做散点图,发现变量之间的关系没有呈现出明显的曲线趋势,因而可对其进行相关分析.使用SPSS12.0软件,省略分析过程,分析结果如表1.

关于假设3的验证,对样本企业进行聚类分析,为研究方便,在此,对结果进行重新定义,1等于国际化水平低的企业,即本土的,样本数28;2等于国际化水平中等的企业,即多国的,样本数为10;3等于国际化水平高的企业,即国际的,样本数为2.考虑到由文化距离代替的国际化距离,使用SPSS12.0版软件对三组分类进行幂检验,省略分析过程,结果如表2.

最后,关于假设5的验证,在所调查的1180家企业当中,在海外拥有生产设施的企业,全部按照阶段理论提出的顺序方式建立,即全部按照通过中间商出口→直接出口→设立海外销售分部→海外生产的顺序建立,没有一例是从纯国内经营直接建立的,另有23%的企业仍处于间接出口阶段.因此,可以说,中国纺织企业是按照渐进的方式逐

渐增加其市场卷入.

五、结论分析

经典的国际化阶段理论被假设为一个没有考虑到产业、文化或国家区别的普遍的概念,国际化过程的基本原则被认为是普遍的影响来自所有国家和文化的企业的经营模式.在这一点上,本论文的结果与经典国际化阶段理论有些不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与其它国家的企业国际化相比,中国纺织企业国际化是在两个特殊条件下展开的:(1)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属于后发展型跨国公司,在竞争优势、外国市场的进入方式和所有权结构等方面与先发展型跨国公司有明显不同;(2)中国是一种过渡经济体制,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政府和企业都面临着逐渐转变职能,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问题.中国纺织企业与中国其它企业一样,面临着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双重任务,一方面企业改革深化,另一方面,大量外国直接投资涌入,使其在自己的本土上面对国际竞争.因此,中国纺织企业的国际化有它不同的特征和路径选择.本论文关于中国纺织企业的大多数检验都证明,中国纺织企业国际化过程有其自身的特点.

在中国纺织企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内向国际化和外向国际化是两个相辅相成、互为影响的发展过程.这是由中国纺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所决定的,也受制于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在市场扩张的地理顺序方面,内向国际化过程与经典理论完全分离.中国纺织企业内向国际化市场选择顺序与地理距离的相关系数是-0.009,P等于0.489,即内向国际化的市场选择顺序与地理距离不相关.但内向国际化市场选择顺序与文化距离的相关系数为-0.518,P等于0.051,即内向国际化与文化距离呈负相关关系.这是一个另人惊奇的发现,对于其原因的探究必须获取这个特定国家的相关信息,这超过本论文的范围和能力,可作为本论文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中国纺织企业的外向国际化可被认为遵循经典国际化阶段理论的发展模式.其市场选择顺序与地理距离相关,但相关系数并不高,为0.382,说明地理距离并不是中国纺织企业国际化的很好的预示指标,而文化距离表现出是一个比较好的预示指标,中国纺织企业在国际化扩张中,不管是内向国际化,还是外向国际化,都与文化距离相关,但相关性并不显著,为-0.518和0.531.同时本研究还证明,中国纺织企业的国际化过程与心理距离基本不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091和0.089,P值为0.395和0.347.在假设3的验证中,组间均方1.645,自由度12,组内均方0.232,自由度27,组间均方远大于组内均方,Eta值0.936,R值0.711,说明进入国家数与国际化距离之间联系紧密,并且相关系数0.711,存在正相关关系.从这一点可以得出,当一个企业增加它的国际化技能时,它会进入文化距离大的国家.这个结果支持了国际化阶段理论.

本研究中,知识不是一个普遍的概念,而是遵循Johanson&Vahlne的理论,是关于一个国家的市场特定经验,通过对假设3的验证,我们只能说明市场特定经验知识与中国羊绒企业的国际化扩张相联系,并不能提供包括普遍意识和对国际化商业活动总体理解的知识与国际扩张之间的关系.因此,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纺织企业的国际化按阶段进行,但并不必然完全遵循Johanson和Vahlne的理论,地理距离、文化距离、心理距离并不是中国纺织企业国际化扩张模式中区位选择的主要决定因素,这一结果与国外许多学者关于不同国家、不同产业的国际化研究结果一致.如Bell(1995)认为,小的知识密集型企业没有必要通过“较近”的市场开始国际化,并发现在他的样本中,30%―50%的小企业不遵循国际化阶段理论;Knight,Bell和McNaughton认为,新西兰“天生的全球化”企业也不是以心理距离近的市场为目标;Lamb和Liesch(2002)研究认为,澳大利亚食品企业的国际化过程是以海外市场承诺的扩张和收缩为特征,而不是如国际化阶段理论所强调的随时间和经验的获得逐渐增加的承诺.也就是说,只要考虑到母国及产业特征的限制,企业国际化过程就会表现出不同的特性.Andersen(1993)认为,理论必须要有空间和时间限制的假设和约束.空间限制可以被定义为理论对于特定分析单位的约束条件,时间限制可以被定义为分析所考虑的时间.因此,在时间和空间限制上不够严密,太过于一般化因而使研究不够精确,这是国际化阶段理论的缺陷之一.



ol.11No.2.

[3]Hennart,Jean-Francois.Thetransactioncoststheoryofjointventures:AnempiricalstudyofJapaneseSubsidiariesintheUnitedStates[J].ManagementScience,1994,Vol.37,No.4.

[4]Stopford,JohnM.&Wells,LouisT.ManagingtheMultinationalEnterprise[M].NewYork:BasicBooks,1972.

[5]Ces,R.E.Internationalanizationcorporatestrategyandstructure[J].JournalofEconomicLiterature,1980,Vol.16.

[6]Gatignm,HubertandAndersonE.Themultinationalcorporation’sdegreeofcontroloverforeignsubsidiaries:Anempiricaltestofatransactioncostexplanation[J].JournalofLaw,Economics,andOrganization,1988,IV:2.

[7]Kogut,Bruce&Singh,Harbir、Theeffectofnationalcultureonthechoiceofentrymode[J].JournalofInternatinalBusinessStudies,1988,Vol.19,No.3.

[8]Bennito,GabrielR.G.&Grispsrud,Geir、Theexpansionofforeigndirectinvestments:Discreterationallocationchoiceoraculturallearningprocess[J].JournalofInternationalBusinessStudies,1991,Vol.23,No.3.

[9]Gnomes-Casseres,Benjamin、Firmownershippreferencesandhostgovernmentrestrictions:Anintegratedapproach[J].JournalofInternationalBusinessStudies,1990,No.1.

[10]Cyert,RichardM&March,JamesG.ABehioralTheoryoftheFirm[M].EnglewoodCliffs,N.J:Prentice-Hall,1963.

(责任编辑:孟耀)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类似论文

中国石油企业资本运营国际化模式探析

【摘 要】在石油产业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增长,我国原油产量的增长。
更新日期:2024-10-15 浏览量:132182 点赞量:28951

实战演练纺织企业管理模式

近日,“第二届BEST企业高层管理者培训班”活动在浙江新昌达利丝绸工业园成功举行,来自21家国家纺织产品开发基地企业的35名。
更新日期:2024-8-24 浏览量:106661 点赞量:23165

中国中小纺织企业的力量

一些西方人把中国看作不仅是一个国家,而且是一个巨大的工厂 尤其在纺织生产领域,成百上千万的纺织产业大军在巨型。
更新日期:2024-8-4 浏览量:15263 点赞量:4476

关于中国汽车企业国际化品牌战略的

据中国行业协会统计,中国汽车出口量2011年增幅达50%,达到82 4万辆,已经超过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并将在一两年内实现。
更新日期:2024-1-2 浏览量:8366 点赞量:3654

关于中国纺织服装产业构建国内价值链的

伴随产业转移的加速,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国内价值链的重构速度也在加快 中国纺织服装产业构建国内价值链具有大国优势。
更新日期:2024-2-12 浏览量:33722 点赞量:9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