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的世界形势下国内外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对大学生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它不仅在宏观上使大学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而且在微观上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际关系等人格完善和性格形成等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 键 词:经济环境;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大学生教育
新的世界形势使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经济环境,这给大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而家庭微观经济环境的相异性又从客观上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大学生人格的形成、能力的培养.本文从宏观经济环境和微观经济环境入手,分析新的经济环境对大学生全方位素质形成和能力培养带来的变化.
(一)经济全球化环境下变奏着大学生受教育选择权及能力
1.经济全球化视野下高等教育受教育权的开放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中国传统文化魅力吸引着留学生到我国深造,这加速了世界文化融合进程,也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多对外交流的平台.但中国与国际化教育的现实差距使很多高考生或大学生更倾向于国外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6年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目前是世界上出国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国家,全世界几乎每7个外国留学生中就有1个中国学生.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高等教育开放性服务满足了大学生知识需求多样化、丰富化的时代要求,但国际争夺高等教育资源的形势成为我国人才流失的重要环节.
2.经济全球化环境引发大学生倾向性专业选择工科、商科和经济是未来社会最需人才的领域,成为国际教育的主线,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更多大学生在专业选择时无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受热门专业或行业发展的外来因素影响甚大.这不仅有碍于通识教育的发展,而且这种功利性的专业选择会使很多人在价值观、人生观甚至是世界观的形成中更多的染上功利主义色彩,缺乏求真务实的精神.
3.经济全球化环境下重审大学生能力和素质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甚至是思维方式都产生巨大冲击,并对大学生提出更高的能力要求.在教育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过程中,大学生为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首先要树立竞争协作的意识,然后通过多层次、全面性地涉猎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培养融会贯通的驾御知识能力;通过实践经验和技能培训提高创新意识,发展创造力.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环境下大学生应对改革艰难的抉择
1.社会形态的变化重组大学生未来之路中国社会转型吁求传统社会向以法制契约精神为基础的现代社会转变,其重要体现之一是人们愈加重视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个人成长和发展中的地位,这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扩大.但工商文明吸引着大学生对于应时教育及能迅速转化成生产力的专业选择,冷落能服务于西部及基层发展的专业,这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2.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下自主型人格形态孕育大学生人格的独立性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格形态开始向自主形态过渡,要求个人主宰着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自我进行分析、判断并做出决策.这种独立性的人格要求大学生在受教育及融入社会中均以独立的思维和个性进行判断、选择.机会均等的自主选择虽然有利于其竞争意识、创新意识、进取精神的培养,但对于自决意识尚未成熟的大学生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精神与情感的无助性难免对其人格的形成、情感的培育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3.现代消费观念更塑大学生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另一重要特征是将人们的生活方式从重积累、抑消费、崇尚俭朴的古朴消费观念向鼓励消费,追求享受、崇尚时尚的现代生活方式过渡.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更高层次的满足,带有时代特征和个性特点的消遣活动和个人审美情趣精神文化需求日益突出.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快速适应性使现代形态的生活方式在其群体中表现更加明显.物质生活领域,追求时尚和前卫,攀比消费、超前消费、时尚消费演绎着的其物质消费观念,“月光族”和“急嫁族”的出现是其最好例证.过度追求物质利益并未减少其对精神需求的渴望,读书、上网、打电子游戏、恋爱、闲聊、是其消磨时间、慰藉心灵的重要途径.非强制性精神文化环境使大学生精神领域显现出人际交往复杂化、道德失范明显化、生活作风随意化的特点.但充裕的现代物质生活和丰富的精神文化内容并不能支撑起大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加快了他们的时效观念,但放慢了他们强身健体的步伐;不良的生活行为以及来自于物质和精神的不良因素导致的大学生心理或精神的疾病成为高等教育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4.第二次文化转型指导着大学生文化体系的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中国文化引入第二次文化转型----改造原有文化、开创新文化.大学生作为我国文化的主要传播者,学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其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多元文化环境撞击中,摒弃民族文化中不合理因素,确立自有的价值取向,建立全面、本位的群体文化体系是将中华文明和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扬世界的重要保障,也是将中国文化融入世界文化体系的重要内容.
5.社会秩序失范环境下大学生群体的分层和道德的分化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新旧文化的传承与改造,导致社会秩序由规范化向失范化转变.社会秩序失范化是传统文化断裂的重要表现,其体现于两个层面:一是社会阶层分化.这对出身和志向迥异的大学生在价值观念和未来选择上产生重要影响.出身贫穷的大学生群体或者消极悲观论调,或者愤世嫉俗,更多的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力争通过高等教育途径提高自我价值,跳入更高层次的社会地位;而家庭出身富裕的大学生群体或者知足于现有的家庭社会阶层或者希望在高等教育的基础上向更深层次深造.二是道德分化严重现在大学生自我独立和个性的生存状态明显,少受规范性制度和观念的约束,随心所欲,追求自我.由此所诱发的大学生道德失范甚至是败落现象俯拾皆是.
在我国面临新的国际和国内形势下,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诱导中国家庭经济状况变化无穷,由此也使大学生教育时态性很强,散发出强烈的时代气息.(作者单位:任雅洁、刘云广/保定学院管理系,刘云广/保定某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