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师范类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

摘 要:人才培养方案是地方师范类高校开展行政管理专业人才教育培养的重要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是人才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以洛阳师范学院为例,总结分析目前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本专业和其他地方师范类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参考借鉴.

关 键 词:地方师范类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优化

中图分类号:G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2)23-0153-02

一、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与特点

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根据该领域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所指定的人才培养总体实施方案,是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蓝图,是学校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学院和教师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1].人才培养方案的规范性和适应性程度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所培养人才的竞争力.《洛阳师范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09版(简称2009版培养方案)是根据学院培养服务于地方社会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目标而制定的.该方案的目标是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的知识,掌握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在公共部门从事行政事务管理工作的应用型管理人才.与2005版、2007版培养方案相比,该方案具有鲜明的特点:(1)重视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政府和公共部门面向,培养定位清晰.该版本的培养方向就是要为地方政府和地方公共部门输送具有“能说,能写、能做”的行政人才.(2)突出专业教育的层次性,课程安排由基础向专业,由宏观向中观、微观推进;在课程设置上,初入学阶段的学生要学习政治、法律、经济和社会类的基本课程,在高年级阶段,随着知识的积累和对专业认识的深入,再继续学习行政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3)重点突出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的学时、学分的比例.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与前两版培养方案相比,该版本培养方案将实践教学的学分增加到50个;实践教学的学时数占总学时数提高到35%.(4)分方向教育.在坚持统一性的基础上,划分专业培养的方向,注重多样性的培养.在综合教师的实力和当今社会公共部门对人才需求的状况,开设了城市管理和政府公共关系两个方向,学生掌握了行政管理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后,在大三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兴趣选择不同的方向.

二、 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1.人才培养面向过窄

行政管理专业2009版培养方案在制定初期是将培养方案的培养面向定位于各级政府和事业部门.笔者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05级至2008级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学生就业部门的排序是企业第一、政府第二、事业单位第三.随机抽样的学生的就业状况显示公务员的比例占到20.8%,到企业部门从事行政事务的工作的学生比例占到40%(见下表).这与我们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政府、公共部门定位存在偏差.


当前公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考试,据有关统计显示,河南省在2011年的考录比例为48∶1,2012年的考录比例为37.83∶1.按照学历统计,2012年的报考者中,有博士研究生106人、硕士研究生12 235人、本科生126 675人、专科生39 810人.报考人数与计划录用人数比例为37.83∶1,平均38人竞争一个职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势已经形成.政府部门招录公务员的专业要求是多元化的,行政管理专业并不占绝对优势.这对于河南省师范类本科院校中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考公务员形成强大的压力.在人才招聘网中,我们也发现有许多企业招录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企业的行政助理岗位的人才缺口较大,而且在随机抽样的调查中发现,到企业就业的学生中从事行政助理工作的比重也占到80%.培养方案中政府与企业的教育权重与学生就业的权重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这说明培养方案的安排并没有很好地反映社会需求的状况.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面向由于忽视了企业部门,所培养的学生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上与企业之间并不能实现有效对接,严重影响了我校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力.

2.专业技能课程的安排缺乏序化

专业技能培训平台的课程在于培养学生具备从事行政工作的基本技能.学生技能的培育必须和行政工作的流程相结合,循序渐进逐步推进.2009版培养方案在专业技能平台的课程安排具有一定的随意性,缺乏对行政工作实践的深入调查和研究.技能课程的学期安排错乱,与行政工作基本流程的结合度不够,不符合学生行政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

3.培养方法欠丰富

培养途径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种,其中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与途径.2009版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时数为1045,占总学时数的35%,课内实践为485学时,课外实践为560学时.从形式上看,2009版培养方案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应该起到积极的作用.形式上的优势要转换为学生能力上的优势关键在于方案的有效执行.

课内实践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这一安排的初衷在于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快速转化为能力,如果课内实践形式丰富、组织周密、管理严格,确实能发挥实践教学在培养和锻炼学生能力上的潜力.案例分析作为课内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功能上相对有限.课外实践的560个学时并不计入学生学分、课程考核,所以多数课程的课外实践教学基本上都处于荒废状态.课内、课外实践教学的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以至于教师和学生组织课外实践教学的动力不足.课内实践教学的弱化与课外实践教学的虚化,使人才培养方案对实践教学“质与量”的要求无法得到实现.实践教学的弱化、虚化导致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脱节,达不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这严重影响学生在未来就业市场的竞争力.三、优化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建议

1.拓宽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面向

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的重心在于培养符合社会行政职业要求的优秀人才,而非确定针对某一类部门.除政府外,企业和事业单位都需要优秀的行政人员.2009版培养方案重点针对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轻视了企业.因此我们需要纠正这种偏差,拓宽培养面向,将培养方案设计成能为政府、企业和事业单位输送优秀的从事行政事务的毕业生的计划.

2.加强社会对行政职业素养要求研究

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必须以地方社会对行政管理人才需求为导向.研究社会对行政人才的基本规格要求,是优化专业培养方案的前提条件.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主体与地方社会的政府部门、企业、事业单位联合调研,了解这些部门对行管理专业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的要求.

3.运用工学系统化的模式优化课程体系

工学系统化的模式就是要根据工作过程的系统化的原则确立课程结构,根据工作的完整的程序设置课程的结构,根据工作的具体任务设置课程门类,同时要根据职业成长的逻辑顺序排列课程序列,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提供知识和技能准备.运用工学系统化的模式改进培养方案,就是要理论传授与技能培训和职业的发展规律相匹配,提高学生学习、实践的目的性.

4.丰富实践教学途径,优化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是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重点,因此要重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 #20855;有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岗位适应性.实践教学模式的优化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完善实践教学的考评机制,以机制促行动.构建符合专业需求的实践教学评估体系,以评估指标为指挥棒激励任课教师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形式,同时在综合考评的基础上,优化实践教学模式,带动教师努力探索实践教学形式,同时还要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其次,构建实践教学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巴纳德的系统组织理论认为,组织的本质在于诱因与贡献的平衡.组织成员的贡献的大小与组织的诱因(激励因素)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要完善激励机制、增加诱因,才能提高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加强人才培养方案执行的监管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计划,计划目标的落实关键在于执行.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体现权威性和严肃性,教学单位必须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落实每一门课程的教师、大纲、教材,安排好各教学环节,并以此规范教学管理.应该建立具有权威性的审核机制,加强对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的有效监督.构建培养方案实施的反馈机制,以有效的反馈监督促进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

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优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涉及到学校教育教学以及社会需求的方方面面,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完善.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把握人才需求的风向标,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立足自身实际,大胆改革和创新,为向地方社会输送更多更高质量、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类似论文

面向企业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对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与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产生诸多矛盾 本文分析了。
更新日期:2024-4-25 浏览量:59613 点赞量:14180

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

摘 要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应体现在地方性的特点和明确的人才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形成。
更新日期:2024-5-27 浏览量:72583 点赞量:16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