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刑法定下我国刑法司法解释问题

【摘 要 】罪刑法定是我国刑法确定的基本原则之一,在罪刑法定视野下,立法主体、司法主体均可以根据司法实践的需要在其权限范围内对刑法作出必要的解释,以达到刑法追求公平正义的目的.但是我国目前的刑法司法解释体制混乱,最高法和最高检都有司法解释的权力,两者存在相互冲突.因此,首先要明确最高法拥有解释权,然后逐步限制、取消最高检解释权的同时,充分发挥检察院的法律监督职能,是我国刑法司法解释体制的发展改革趋势.同时,有必要发展法官解释体制,构建刑法判例制度,从而完善最高法院的刑法司法解释体制.

【关 键 词 】罪刑法定;司法解释;解释权限;解释方法

我国现行刑法第三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的,依照法律定罪处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不得定罪处罚.该条文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的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刑法条文中的表述.而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法律的稳定性与现实生活的发展、变化之间的矛盾,因此法律在具体适用的时候司法机关对法律进行解释的合理性的司法实践已经为人们所接受,但最高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最高法”)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最高检”)对刑法作出的司法解释是否违背罪刑法定原则,如何从法律上规制最高法与最高检对刑法的司法解释权限以及我国刑法司法解释体制的发展改革趋势是本文进行研究的重点.一、刑法司法解释制度的基础理论

在罪刑法定逐步成为刑法的基本原则之后,在刑法适用过程中能否对刑法作出解释的问题上,不同的学者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刑事古典学派主张严格限制司法过程中对刑法的解释,甚至否认法官具有解释权.其代表人物主要是贝卡利亚,他认为“法官对每个刑事案件都应进行一种完整的三段论式论及推理.大前提是一般法律,小前提是行为是否符合法律,结论是自由或者刑罚.一旦法官被迫或自愿做哪怕只是两种三段论推理的话,就会出现捉摸不定的前景.‘法律的精神需要探寻’,在没有比这更危险的公理了.”刑事古典学派严格限制解释权的观点,是以“理性的立法者”的假定为前提的.他们认为基于立法者的理性能够创造出一部完美的成文法典.法官的任务只是根据三段论的逻辑推理,来适用法律.即使法律存在含糊不清的地方,也应当通过立法的方法加以完善,而不是通过解释的途径.德国普学者希达认为遇到任何法律问题,只须将有关的“法律概念”,纳入“法律准则”中,归纳研究一番,即可获得解答.这种严格限制法律解释的观点受到了其他学者的猛烈的批判,称其为“概念法学”或“机械法学”.概念法学严格限制甚至禁止法律解释的观点,将法官视作“输入”条件然后“输出”结果的“机器”,虽然很好的贯彻了罪刑法定的原则,与中世纪封建刑法的罪刑擅断相比,起到了保障人权的效果,实现了形式上的公平正义.但是这种观点否认了法官在司法实践中的能动作用,使得刑法成为僵硬的具文,面对社会中存在的种类繁多情况复杂、各不相同的各种犯罪,难以维护个案平衡,实现实质上的公正.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导致了法律从个人本位向社会本为的重大转变.价值观的转变对法律产生的影响是根本性的,随后导致所谓的法律社会化运动的出现.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刑事实证学派从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为逻辑起点,重新认识犯罪和刑法,确立了社会防卫论.社会防卫论以社会秩序为本位,责难犯罪人,使刑罚也从消极的预防、限制向积极的促进机能扩张,刑事实证学派的某些学者由此提出松弛、批判甚至取消罪刑法定的主张.与此观点相似的还有司法能动主义的理论.司法能动主义认为法官并非法律的奴隶,法官在行使司法活动中,通过创造性的审判活动弥补立法的缺陷,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造法.


就目前中国的司法实践而言,刑事古典学派绝对罪刑法定主义是不可取的,原因有三:(1)绝对的罪刑法定主义是建立在“理性的立法者”的基础之上的,认为他们可以创造出一部完美的法典.但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之内人的认识能力总是有限的,由于立法具有滞后性,刑法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当然,由于法律必须具备稳定性,不可能通过频繁地立法来完善刑法,这就需要对刑法作出解释,以使得刑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2)形式古典学派认为法官只能根据三段论的推理来适用法律,将法官视为机械的适用法律的工匠.这种观点极大贬低了法官的作用,难以实现个案的公正,无助于通过刑事司法实现刑法的价值.(3)由于人们的立场、知识构成等方面的差异,对于抽象的刑法条文的理解也不尽一致,这就需要中立的司法者秉承公正的态度对法律刑法作出解释,平衡各方面的利益,以实现法律的公正.但司法能动主义认为法官可以通过创造性的审判活动弥补立法的缺陷,甚至一定程度上造法的观点以及刑事实证学派从维护社会利益出发批判甚至取消罪刑法定的主张过于激进,也是不可取的.这种观点过去夸大了法官的在司法活动中的作用,否定罪刑法定,容易导致司法权的滥用,不仅不能起到保障人权的作用,还可能导致公权力的扩张而侵害人类社会更大的利益.因此,就目前而言,我国应选择相对罪刑法定主义的刑法解释观比较妥当.在相对罪刑法定主义下,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的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科学解释法律.罪刑法定原则是进行刑法司法解释必须遵循的原则,且得出的结论也要符合已定的刑法规范.罪刑法定与司法解释相辅相成,都是为了实现个人自由以及社会秩序,平衡人权保障与社会保护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刑法的基本精神所在.二、刑法司法解释体制的权限的法律规制(一)最高司法机关对刑法解释的权限

我国法定的法律解释体制从总体上看是以全国人大常委会为主体的分工配合体制.从实践上看,由于全国人大常委会每两个月进行一次会议,而且议题较多,故解释法律的人物就多由最高行政机关和最高司法机关来承担.我国1981年6月10日通过的《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规定:“凡属于法院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法令的问题,由最高人民法院进行解释.凡属于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法令的问题,由最高人民检察院进行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解释如果有原则性的分歧,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和解释或决定.”由此可以得出对法律的解释,又可以分为最高法作出的司法解释和最高检作出的司法解释.从形式上看,《决议》依据“两高”职能的不同对其作出司法解释的权限进行了划分.但是由于划分得过粗,实际上造成了司法解释主体的混乱,某些情况下甚至成为了最高法和最高检隐藏在解释权争夺背后的权力的博弈.例如,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罪名413个,最高人民检察院确定罪名414个,“两高”在关于刑法典中某些条文,如第397条第2款,第406条的罪名表述上存在严重冲突.因此,一段时间有些地方检察院以最高检的解释罪名起诉,而法院却依照最高院的解释定罪,使国家司法部门的权威性、司法的严肃性受到严重的影响.这场罪名设立权的争夺持续到2002年,“两高”联合颁布了《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后才算告一段落.

类似论文

关于刑法司法解释的明确性

作者简介:牛飞(1977-),男,大学本科,庐山人民法院政治处副主任,研究方向:刑事 庐山人民法院,江西庐山332900【摘 要】&。
更新日期:2024-6-16 浏览量:81377 点赞量:18087

罪刑法定原则

摘 要 :罪刑法定原则如今是我国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笔者认为,罪刑法定原则有其自身的意义,但也存在着一些缺陷 所以,笔者在阐述了。
更新日期:2024-5-23 浏览量:67624 点赞量:14606

罪刑法定原则其贯彻

摘 要罪刑法定原则是现代各国普遍确立的刑法基本原则,其基本内涵则被具体表述为“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规定不。
更新日期:2024-12-1 浏览量:19197 点赞量:5068

我国婚姻法司法解释与法律价值的关系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2年上海地方高校大文科研究生学术新人培育计划"个人财产婚后所生的增值收益之归属"的阶段性。
更新日期:2024-7-21 浏览量:96090 点赞量:21613

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刑法中的缺陷完善

一、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刑法中的缺陷 不言而喻,我国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不可避免地存在种种缺陷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
更新日期:2024-7-10 浏览量:94806 点赞量:21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