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路径探究

【摘 要】通过整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心怀中国梦;创设生动、丰富、活泼贴近生活的教学、实践模式带领学生追寻中国梦,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自觉为圆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和智慧.

【关 键 词 】中国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政教育

一、中国梦的提出与内涵

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总书记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回溯历史,所提出的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也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主题,是中国人的追求与不懈奋斗努力的方向.作为青年学子,每个大学生的命运与中国梦,民族命运紧密相联.

二、整合教学内容,将中国梦融入思政课教学中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称基础课)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与学生学习、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门课程,在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德育生活化的优势.所提出的中国梦不仅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更是对大学生的殷切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为现实.”思政课教师必须积极进行探索,从教学内容出发,引导学生心怀中国梦;创设生动、丰富、活泼贴近生活的教学、实践模式带领学生追寻中国梦,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自觉为圆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和智慧.

1、中国梦统领大学生的思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党和国家向来重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2004年8月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等使大学生等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理想信念作为基础课的第一章,分别讲述了大学生成才与理想信念、大学生应当有怎样的理想信念以及如何实现理想三个问题.中国梦的一系列论述,在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的关系,实践主体等都与“基础课”第一章理想信念篇相契合.在这一章的教学中,应


(1)结合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需求,坚持理想信念教育方面个性与共性的协调发展.使学生理解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的内在契合性.中国梦与个人梦是整体与个体的统一,中国梦是个人梦的依托.当代90后大学生更重个性个体.据调查显示“70%的学生认为目前的理想信念教育片面重视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忽略学生自身的兴趣与需要”.①阐述中国梦内涵时指出,“中国梦具体体现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三个方面.”“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揭示了中国梦体现了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中国人民的利益.而国家之利益、民族的利益是个体利益实现最大化的基本保障.

(2)大学生应当自觉成为中国梦的实践主体.马克思说过“真实集体的建立有赖于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青年是国之未来”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将直接影响着社会、国家的进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自觉成为中国梦的实践主体,将个人的梦想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将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中,敢于担当.

2、结合中国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基础课第二章中融入中国梦的内容,可以重点讲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三个必须中的“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让学生理解当前要进一步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需要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这种崇高的精神,一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归属感、凝聚力、向心力,是激发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奋起直追的精神力量.另外只有通过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才能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3、中国梦指引择业观教育.“目前大学生择业时单纯地重视自我价值和自我发展,往往忽视或淡化社会价值,不考虑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要求,对有关国家全局的事情想的较少,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②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结合基础课第七章第二节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成为中国梦的实践主体,克服就业择业观的消极思想,自觉的把青春镌刻在奋力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为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和智慧.

三、优化思政课教育的教学、实践模式,带领学生追寻中国梦

大部分学生认为政治理论课比较枯燥.笔者认为原因在于教师简单的停留于“讲授”“告知”学生应当如何.导致学生仅仅停留在外在的理论感知.课程中缺乏通过“互动”“反馈”使学生将理论内化为意识,进而体现为自觉、具体的行为.因此,在中国梦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思政教师除了整合教学内容,还需要探索通俗性、趣味性的教学、实践模式.通过创设生动、丰富、活泼贴近生活的道德情景.吸引学生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参与,在体验中接受,自觉将中国梦与个人梦联系起来.

1、通过影视媒介,加强中国梦的宣传.据调查,大学生在课余时间“最喜欢做的事”,排第一位的是“看电视或看电影”占53.55%.思政教师可以在第二章爱国主义教育时有意识的选择播放一些反映近代中国国情的纪录片,比如《审判》、《圆明园》等.激发学生去感受饱受欺凌下民族的屈辱与苦难.思考民族的前途命运与道路.第一章理想信念教育时可以播放青春励志片或者人物纪录片,比如《恰同学少年》、《钱学森》等.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梦与中国梦的关系.通过影视媒介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辅以师生互动的分享、点评,使学生自觉的将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结合起来.

2、借助游戏情景,带领学生体验梦想.在中国梦与课程结合宣教为主动体验,有意识的安排一些游戏,比如理想拍卖会、人生大赢家、角色扮演等形式.使学生在游戏中自我检验,反思体会人生、价值、梦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3、利用新媒体,拓展学生的德育课堂.改进传统教育网络的建设,进一步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心理提供学生中国梦相关资源外,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实现实时交流,一方面加强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搭建更有力的交流平台,更好拓展学生的德育课堂.

4、加强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巩固学习效果.梦想与现实,关键还在于行动.因此,除了将中国梦融入教学过程外,还要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征程,与中国梦亲密接触,自觉的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统一起来,增强使命感与责任感.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校外活动,比如爱国基地考察,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近代以来中国人在救亡图存的奋斗中对民族复兴梦的上下求索.

【参考文献】

[1]刘海燕,江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教学需求的调查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3(06).

[2]富振华.大学生就业择业观的消极现象、归因及改进策略[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2.

[3]辛鸣.中国梦:内涵·路径·保障[J].理论导报,2013(01).

[4]骆郁廷.中国梦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课题[J].思想理论教育,2013(17).

类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