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信仰培育视阈下的高校法制教育改革探析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法制教育的现状仍不容乐观.其中,最大的问题是不少高校的法制教育仍停留在法律知识教育阶段,走不出“法律仅仅是工具”的认识误区.因此,我们必须从促进大学生形成法律信仰这一宗旨来重新审视并改革我国高校的法制教育工作.高校法制课教学作为促进大学生形成法律信仰的基本途径还有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我们需要在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深化改革.校园法治环境对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形成也有着重要影响.校园法治环境的优化关键在于依法治校工作和校园法治文化建设要有新气象.

关 键 词 :法律信仰;法制课;校园法治环境

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法制教育工作.但高校法制教育的现状仍不容乐观.其中,最大的问题是不少高校的法制教育仍停留在法律知识教育阶段,走不出“法律仅仅是工具”的认识误区.笔者深切感受到:现在一些大学生很少主动地、自愿地依从法律,他们依从法律多半山于畏惧法律的心理;不少大学生违法犯罪并不是因为欠缺法律知识,相反有不少大学生法律知识很丰富但却常常规避法律、甚至违法犯罪.一言以蔽之,不少大学生还没有真正领悟到法律的价值,对法律并没有形成信仰.因此,我们必须从促进大学生形成法律信仰这一宗旨来重新审视并改革我国高校的法制教育工作.基于这一考虑,笔者试图从大学生法律信仰培育这一视阈来对我国高校法制教育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一、关于高校法制课的教学改革

高校法制课教学作为促进大学生形成法律信仰的基本途径之一,还有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我们需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加以改革:

(一)法制课教学内容的改革

从法律信仰形成的角度来市视法制课的教学内容,笔者觉得我们应注意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教育:

首先是将法律工具的优越性、法律的超工具价值、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作为重点内容向大学生进行宣讲.我们要使大学生认识到:和道德不同,法律以明确的权利义务内容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从而体现出很强的规范性;和政策不同,法律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宗教、纪律相比,法律作为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对所有的公民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这种工具具有良好的保障与救济功能.法律运用起来也是很方便的,它能满足人的利益诉求.不但如此,法律还蕴涵着自由、人权、、正义、科学、秩序、效率等人类追求的终极价值目标,具有非工具价值.在社会主义国度里,法律体现出科学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作为国家的一个成员,大学生应树立公民意识、主体意识,心中充满良知.只有对法律优越性的宣传和对大学生正义感的唤醒均告成功时,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形成才有真正的可能.

此外,我们要对传统政治文化、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君主”意识、“人治”思想、“德主法辅”思想、“法即刑”观念、法律工具主义等消极方面进行批判,还要帮助大学生正确分析现实社会中的法治运作状况,既不能说得一团漆黑,也不能粉饰太平,帮助大学生调整对法律的心态;要大力加强现代法制观念的教育.在我们的各个部门法中都有一些法治观念,它们通过立法宗旨、法律基本原则(如刑法中的罪行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等等)等方面体现出来.我们在法制课教学中要高度重视这方面的教育,这些知识点的教学比具体法律条款的讲解更能促进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法律信仰的树立.要通过法律基本知识和理论的教学,让大学生学会法律思维,养成用法律进行思维的习惯.一定意义上讲,大学生形成从法律角度分析思考问题的思维倾向和习惯是他们对法律产生信仰的前提性条件.总的来讲,在课堂教学内容方面,如果我们仍立足于纯粹法律知识的传播,我们的高校法制课就是失败的;如果能把培养学生法律信仰作为这门课的主要任务,传播人权、平等、自由、理性、秩序等法的基本价值观,把具体的法律知识精心设计作为讲授法律信仰的载体,教师的教学就会符合国家开设该课的初衷.


与课堂教学内容改革相伴随的是,要进一步改革法制教育评价方法.目前,各高校法制教育考核的内容主要集中于法律知识,学生追求的仅仅是该课程的分数,学完后并未真正养成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法制教育关键要看学生的行为实践.法制教育评价要改进,可实行卷面考试和行为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强调学生的“知”“行”统一.让学生感到不是为了考试成绩而学法,而是为了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

(二)法制课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这方面,要把握住两点:一是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比如,在理论教学方面,应实行启发式教学.在实践教学方面,要大大加强.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帮助大学生分析法律问题;可以与公、检、法等部门通力合作,请法律实际工作者以案说法;可以充分利用电视台的《今日说法》、《法治在线》等栏目开展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法治状况调查;可以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参观监狱、劳教所等场所;可以在校园里设置模拟法庭.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法律征文,设立“法律咨询与服务”信箱、网站,设立法律诊所,参加校内治安联防等活动.二是要运用“主体性德育”的教育理念来开展法制教学.主体性德育就是把学生作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其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来开展教育,而不是为教育而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针对性.自觉地把这一教育理念落实到法制课的教学过程中,能加快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形成.

二、关于强化校园法治环境的育人功能问题

大学生每天生活在校园环境之中.校园法治环境如何,对他们法律信仰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校园法治环境的优化,关键在于依法治校和校园法治文化建设.

(一)依法治校工作需要积极推进

依法治校就是运用法律制度规范高校师生的行为.依法治校首要的是健全高校各项规章制度.高校各项规章制度是社会法制在高校校园的具体化、实践化.大学生在校期间养成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懂得在群体中生活就需要遵守群体规则,对于他们今后进入社会后自觉依法办事很重要.学校在对学生收费、日常管理、成绩考核、学籍管理、和学位证授予、奖学金评定、勤工助学岗位聘用等方面都应制定完备的规章制度,使大学生学习、生活有章可循,进入有序状态.规章制度的制定不仅要完备,而且要合理.要做到合理,就要求规章制度的制定有法律法规依据,不能违法.要做到合理就要求分清学校与学生法律关系的性质.学校与学生发生的法律关系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行政法律关系,另一类是民事法律关系.在行政法律关系方面,如果法律法规没有授权,学校就不得对大学生实施任何行政行为.民事法律关系应遵循双方平等、自愿、等价有偿的原则,学校不得利用自身优势地位与大学生发生不正当的民事法律关系.要做到合理,还要格外注意充分尊重和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学校要在的基础上,通过对双方权利、义务、责任的确认,把双方的行为规范在合理的界限内.要尽量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做到双方信息对称、内容和程序公开.比如,在制定有关学生权益的规章制度时可以采取听证会等形式将制度设计的原因与目的向学生讲清楚,保障学生的知情权.依法治校的关键是全面贯彻实施规章制度.当前尤应注意加大执行规章制度的强制性,使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规章制度的约束力和依章办事的气氛,并在这种气氛中建立现代公民的法律意识.高校的管理者也要增强法律信仰,提高运用法律手段处理问题的能力.只有高校在对学生管理的各个环节都体现出法治精神,学生对学校规章制度的有用性深信不疑,才能使学生进一步对法律产生信仰.

(二)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开展校园法治文化建设,重要的是要大力开展校园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高校可以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新法律法规颁布等时机,运用各种传播手段,经常性地在大学生中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高校可以组建法制宣传教育方面的学生社团,建立相应的网站,组织开展典型案例图片展、辩论赛等活动,把大量具体、真实的法律信息传输给学生,激发他们学习法律的热情、熏陶他们的法制情感.高校保卫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应加大对大学生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把治安教育贯彻到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联系学生中违法犯罪的实际进行法制教育.要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案件的惩戒作用,使违法违纪者彻底悔改,使其他大学生受到教育.另外,校园法治文化建设还离不开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特别是要和门结合,加大对非法的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经营场所的取缔.

[责任编辑:赵兴宇]

类似论文

新时期我国高校会计教育改革探析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对于高级会计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然而当前的。
更新日期:2024-10-18 浏览量:131611 点赞量:28560

高校党课教育改革探析

[摘 要]党课是对学生党员教育和培养的重要途径 当前党课教育存在教学内容枯燥陈旧、教学方式单一。
更新日期:2024-9-16 浏览量:117290 点赞量:25120

当代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综述

摘 要:本文主要从当代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的性质、现状与原因以及方法途径三个方面综述了学者们的研究状况,以期进一步探。
更新日期:2024-4-2 浏览量:10452 点赞量:3604

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法制教育改革

[摘 要]必备的法律素养是青年大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要件 “法制教育”课并未让学生们真正懂法 法制教育模式。
更新日期:2024-2-27 浏览量:34880 点赞量:9062

20年来高校法制教育理综述

[摘 要]自1986年国家教委决定在高校开设“法律基础”课至今,高校法制教育已经历了20年的发展和实践,。
更新日期:2024-8-23 浏览量:106343 点赞量:23044

高校法制教育的作用法律意识的培养探析

【摘 要】法制素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高校作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摇篮,在注重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同时,对于思想上可。
更新日期:2024-6-11 浏览量:82661 点赞量:18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