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理工类大学本科生的科研素质

摘 要:由于各学科的相关性导致目前的大学教育存在很多学科交叉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本科生增加了工作及科研选择机会.但在本科教育期间培养的工科和理科学生的科研素质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会导致在今后的工作或科研中显露弊端.避免出现这种由于学科交叉所导致的学生在某一方面存在的知识和能力的欠缺,科研素质培养应该成为理工类大学本科教育中需要关注的问题,这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今后更好地完成工作或科研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 键 词 :学科交叉 教学 科研素质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089-02

理科是工科的基础,没有强大的理科就没有强大的工科,这一经验已为世界大学办学实践所证明[1].理科和工科学生之间的最大差别在于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而科研正是知识应用的重要前提与体现.理科向工科延伸,同时工科又向理科延伸,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2].科研能力的强弱对于本科毕业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所以无论是工科还是理科在本科培养期间除了正常的教学内容以外,都应该加强以下几方面的教学工作.

1.本科教学的同时为学生营造科研氛围,增强学生对科研的兴趣

理工类大学中的本科教育使学生由全方位的基础知识学习转向了较强的专业化知识学习,也是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与专业技能学习实现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工科学生还是理科学生都应该注重此阶段学习过程,这是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最初的积累时期.

为了能使本科生在专业科研方面有所成就,在教学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是最关键的一步.只有不断地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科研才能有创新,而创新能力是生产力中人的因素的最高体现,培养创新素质、提高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目标[3].本科教学期间学校先后安排了专业相关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学习,在科研氛围营造方面还应该加强.如可以定期聘请相关的科研专家、业内资深人士、外国学者作学术及生产实践报告,是学生获悉目前所学专业研究进展和科研难题以及生产实践中面临的技术难关,由浅入深的为学生提供与所学专业科学研究成果及应用实践面对面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科学研究的兴趣;在专业课程授课中适当增加科研方向介绍相关内容,进一步引导学生对科研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科研的兴趣.

2.加强学生基础计算机语言编程与实现能力

计算机语言程序课程已经成为大学本科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课程,并且被纳入国家考试范畴.但是理工院校的非计算机专业更多的还只是停留在为考试而学习的状态,更需要加强的还应该是实际应用的能力.随着科技现代化的不断实现,计算机程序已经应用到各行各业.学生掌握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到计算机在其专业领域中的应用[4].而在科技创新与研发中通常对计算机编程能力要求较高,熟练应用计算机编程技能,对于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具体来说,目前教学中特别是工科类主要以教授方法理论与应用软件等为主,虽然学生对所学方法很熟悉,也能够推导相应的公式,但如何将算法在计算机中编程实现的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在本科教学中应该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方法的计算机编程实现能力.当然,计算机语言种类的培养还要在所学专业基础上进行选择.例如,在地球物理学相关专业中,Fortran语言是较为常用的编程语言,而在其他理工专业有可能有偏向于C语言或者Matlab语言等,应该根据本专业需要进行相关调整,不能一概而论的统一教授一种计算机语言.所以分类选课、分类教学增强学生对计算机语言的实用能力,势必对今后的继续深造及出色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


3.本科阶段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社会职业流动性的加快,大大提高了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社会需要更多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5].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于除了巩固原有的技术成果之外,还要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科研素质的培养需要以创新思维为基础,而创新不但需要以大量的专业知识为源泉,还要有实现创新的条件.本科教学期间专业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大多为专业的基础知识,甚至有些科目的知识已经是很早以前的专业科研成果,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所教授知识的更新换代,应该保证在学生学到最初专业课程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了解本专业较前沿的科研成果.现代大学需要进行知识的创造[6].

教学中可以通过提供最新科研成果等方法,为学生提供最新知识来源.创新正是在既有的先进科研成果之上提出的新的想法,这种想法需要有实现的条件,这需要专业教学期间增加学生对专业知识实践的课程,通过实践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创新想法提供实践的条件,增加由本科学生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真正具备科研创新能力的毕业生,在今后从事专业相关工作中,特别是在继续求学或者科研工作中更能做到得心应手.

4.大力拓宽理工类本科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在人才培养中,应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以及全面的发展结合起来[6].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基础性、本质性的身心品质特征[7].在大力提倡大学教育中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同时,更不应该忽视对所学专业的知识拓宽.一方面,在当前本科毕业生难于就业的巨大社会压力下,已经有大部分本科学生首先考虑加入了考研队伍.而科研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生培养中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正是通过在本专业领域掌握见识宽广的基础理论来实现的[8].可见,在本科教育期间就注重知识面的拓宽对今后继续深造的作用不一般;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企事业单位也加快了对新技术的应用进程.仅靠在专业知识课堂学习的内容不足以应对在今后工作中的各种工作任务,这就需要本科生在大学学习阶段就接触更宽广的知识面. 理工类院校可以通过在本科教学阶段适当增加更多课程,如可以互通有无,在工科类教学中设置一些理科类课程,在理科类教学中设置一些工科类课程;在大学三年、四年级的教学中设置更多的选修课,让工科类和理科类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对方学科方面的知识,为将来深造及工作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缩小工科类和理科类学生由于专业性质不同导致的科研素质差异.

5.强化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目前,理工类大学教学中都设有专业英语课程,但教学强度及完成的目标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专业英语交流能力与专业英语读写水平仍有待提高.科学技术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需要当代专业人才能够迅速的运用和掌握国际前端高科技成果,而英语正是这些高科技文献材料的表述媒介.在专业英语阶段的教学,应加强教学过程的交际化,培养学生专业范围内用英语进行口头或笔头的交际能力.[9]

(1)本科生毕业后在理工类科研院所深造或者在专业前沿单位工作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出国或者在国内与外国相关行业专家进行专业技术知识交流的情况,只有深厚的专业英语知识基础才能满足这方面的需要.(2)在实际科研与工作的过程中接触英文文献及个人发表科研论文,尤其是高水平的英文论文已经成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特别是基础科研类,如果专业英语的水平不够,必然导致撰写和发表英文科研论文的表述能力不强,在竞争中必然落后于人.基于此,在理工类本科教学过程中就注重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教学,必然为将来的继续深造以及从事高科技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理工类高等院校通过注重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一定能够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更高素质的科研人才,毕业生也必定能够适应当代科技迅猛发展的大环境.科研素质的培养能够使理工类高等院校及其培养的高素质人才在科技时代大潮中处于不败之地.

类似论文

应用科技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改革

[摘 要]应用科技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改革,可以通过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拓展科研项目的途径、激发学生参与科研。
更新日期:2024-1-24 浏览量:22751 点赞量:6732

理工类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调查

【摘 要】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了解毕业生的思想状况,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文章。
更新日期:2024-4-14 浏览量:58043 点赞量:13793

应用科技大学信息电气类专业本科生能力培养

摘 要 :以应用科技大学中信息电气类专业的本科生为例,从鼓励学生参与实际工程实践项目、加大企业在人才培养改革方案中的参与度。
更新日期:2024-12-16 浏览量:158063 点赞量:34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