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在建筑类等院校教学中的原则

【摘 要】大学语文承载着其它课无法承载的人文精神,既是建筑类等理工科院校顶层设计必须重视的特殊课程,也需要教师结合专业特点、深入挖掘古今中外经典中的人文精神来遴选和讲授好本课,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民族特色的优秀人才打好基础.

【关 键 词 】大学语文;理工教育;教学原则

当下,许多大学生尤其是包括建筑类的理工科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缺乏应有的了解,缺乏大学生应有的文化素养和情操品格,群体文化素质弱化,人文精神的衰落.这从一个高的层面提出了对他们进行人文精神培育的课题;建筑等理工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已经刻不容缓.年轻一代绝对不可漠视中国传统文化、无视历史文脉的继承和发展、放弃对中国文化历史内涵的探索、失去自身文化特色.

人文精神是人文文化的核心,在不同的民族文化系统中表现为不同特质的民族精神文化,大学生如果没有这样的“精神文化”积淀,他们呈现给世人的将不是富有文化气息的精神品质.

教育部《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充分发挥大学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可见,大学语文在传播人文知识、培育人文精神方面,具有其它课程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下面以对建筑人才的人文精神培养方面的思考为例,谈大学语文在工科大学教学中应把握的原则:

一、从中国古典文学蕴含的丰富的专业内容上把握

大学语文中包含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有的学者曾说:写一部中国建筑史,离开了中国古典文学,几乎无从着笔.要了解先秦中原建筑,不能不读《诗经》;汉代的主导艺术是赋,而建筑成了主导艺术之母,如张衡的《二京赋》和班固的《两都赋》,均是描写都市繁华的文章.尽管古典建筑由于多为木质结构而存留不多,但中国古典文学中包含着大量的建筑信息,所以,但从文学描写中人们仍可了解、欣赏到当时的建筑风貌.因而,大学语文在针对建筑专业学生开课时,可以不拘泥于教材,授课教师应有意识地选取一些含有建筑信息的文学作品,穿越历史的隧道,凭借优美的文字,去领略诸如杜牧笔下令人惊叹的阿房宫的雄浑气势和宏大规模,在白居易的《池上篇》及《庐山草堂记》中去把玩其造园思想,在《红楼梦》中,去品味曹雪芹创作大观园的匠心独运.在文学作品中,去感受建筑文化的源远流长,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主体的学习动力.

二、从启发思维、丰富想象、促进专业学习角度把握

在文学艺术的殿堂里,具有实证性的“真”,可能叫人疑虑摇头、漠然置之;而虚无缥缈的“假”,却可能叫人痛哭欢歌、情不自禁.这就是艺术想象力的魔力.文学作品的这种想象力,有利于启发接受者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古今中外,大凡著名的科学家,都有深厚的语文功底.华罗庚的数学著作极富文采,诗作也感人肺腑;诺贝尔写过诗歌、戏剧等多种文学作品.而建筑师也正蕴藉飘忽无涯的想象,才创造出像古巴比伦“空中花园”那样奇丽的建筑作品.大量的科技史料证明,在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中,形象思维、直觉思维主要依赖于一个人的人文素养.因此,培育建筑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对遣词造句能力乃至思维都是一种极好的训练,也可以将诗歌的语句、词汇用到建筑设计上.门窗有规则的重复排列,构件有规则的组合,这本身就包含着诗歌的押韵成分.

三、从提高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角度去把握

审美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素养,建筑专业的学生更是如此.大学语文精选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而这些不同体裁的艺术珍品,都极富有审美特性,有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语言、美的情感.教师只要能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去分析这些作品,并当作艺术品来鉴赏,就能激发起学生心灵中美好情感的浪花,使学生受到艺术的感染熏陶,从而建立起健康良好的审美情趣.审美眼光和品味的养成,有利于他们开阔专业视野.文学艺术的感染熏陶,使人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方式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审美能力的提高,可以引导他们自觉地将这种能力运用到科学研究之中.一个优秀的建筑师,只有提高审美眼光,净化、纯洁心灵,才能创造出精品,成为艺术大师.

四、从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角度去把握

专业教育注重教育的直接社会功用,但忽视了教育更为社科的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责任.蔡元培在《教育独立议》中指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尽一份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人造成一种特别的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诺贝尔物理奖得主费因曼曾经说:科学这把钥匙既可开启天堂之门,也可以开启地域大门,究竟打开哪扇门,则有赖于人文指导.大学语文兼容文史哲的内涵,不乏经典大师之作.经典是思想的化石,是伟大的头脑沉思默想的产物,它产生于一个特定的时代,又超越了那特定的时代.大学生在学习这些经典时,与思想、文化、艺术、哲学大师做心灵的沟通与思想的对话,所获得的精神上的满足是全面深厚的,进而可以陶冶人格与人性,使之深化而完美.林语堂说:“诗歌教会中国人一种生活观念,通过谚语和诗卷深切地渗入生活,给予他们一种悲天悯人的意识,使他们对大自然寄予无限的深情,并用一种艺术的眼光来看待人生.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了人们心灵的创痛,诗歌通过享受简谱生活的教育,为中国文明保持了圣洁的理想.”可见,诗歌(文学)维持了人的精神平衡,具有对人心灵的穿透力,进而提升人格境界.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对灵魂的感召,当建筑等专业的学生接受了人文精神熏陶,他们会懂得“天人合一”的可持续发展观,领会“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动人情感.这些感悟对他们的人格可以起到一种提升的作用.


美学家宗白华认为:“建筑之特点,一方不离实用,一方为生命表现”.对建筑专业人才进行人文精神培育,既是保证建筑人才为人们创造“诗意栖居”环境的前提.也才有可能使他们生活充满诗意、工作充满创意.

类似论文

综合型大学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的教学

[摘 要]综合型大学对国贸专业人才的培养多以学科学术型人才为目标,实务类课程教学学时分配较少,缺少对实践技能的培养。
更新日期:2024-7-16 浏览量:95583 点赞量:21538

《大学语文》教育质量非课堂教学因素

摘 要:大学语文教育在学生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提高大学语文的教育质量 就&。
更新日期:2024-3-2 浏览量:11451 点赞量:4438

建筑类高职院校语文教育的开展

自2004年始,大学语文课程一直被“边缘化”、“尴尬”这样的词汇所包围 然而广大语文同仁并没有灰心,在他们į。
更新日期:2024-1-11 浏览量:19896 点赞量:5780

改进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探析

【摘 要 】本文在学习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笔者自身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思索,从大学语文课程的现状入手,分析当。
更新日期:2024-1-25 浏览量:22374 点赞量:6508

新疆本科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

摘 要: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是教育基础人文教学的主干课程,是院校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载体 本课程的教学研究,围绕开设&。
更新日期:2024-3-12 浏览量:45444 点赞量: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