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档案工作者的心理健康

[摘 要]本文通过对高校档案工作者心理“亚健康”成因的分析,从心理学科的角度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思考,供高校广大档案工作者们参考,以最终促进高校档案工作的发展.

[关 键 词]高校;档案工作者;心理健康;疏导

近年来,随着大学扩招步伐的加快,大学规模日益壮大,高校档案部门的工作量激增.工作量的大幅跃升,使得本来就面临管理手段日益现代化、人手不够、档案门类众多、工作环境相对封闭的高校档案工作者在领导不重视、待遇偏低、升迁无望的境地中难免会有负面的情绪,形成职业倦怠,造成心理失衡,有的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的“亚健康”的精神状态.


笔者通过两年来对安徽省内部分高校档案部门的走访调研,对造成高校档案工作者的心理“亚健康”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究,对解决这些成因有了几点思考.

一、高校档案工作者心理“亚健康”成因探究

1.档案工作量激增与人手不够之间的矛盾.从1999年开始,国家调整了高招模式,大规模扩招,提高高校的入学率,提升人口的学历素质,“万人”规模高校已经成为普遍现象.随之而来,高校管理迎来了巨大的挑战,高校管理功能和模式上的逐步细化也让高校档案部门和档案专人员的工作量激增,无论是档案收集、鉴定和整理,还是编目和编研;无论是档案用户群体的增多,还是档案利用目的和频度的增加都给高校档案部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时,高校档案部门人手不足的情况日渐凸显,国家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明确“2500名在校生配备一名专职档案员”的条款在许多高校是一纸空文,有令不行,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某15000人在校生规模的高校只配有一名专职档案员.档案工作量激增与人手不够的矛盾突出,高校档案工作者在工作日里疲于应对工作,假日加班有“常态化”趋势,高校档案工作者自感工作压力巨大,职业倦怠心理出现.

2.档案管理手段日益现代化与高校领导档案意识不强之间的矛盾.现代科技手段的日新月异,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变革,档案管理也同样如此,随着办公现代化,特别是“无纸化”办公逐步成为现实,传统的纸质文档的管理模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档案管理的模式趋向集中于现代、科技、信息、网络等热门新兴词汇.在计算机和网络的共同作用下,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存储、整理、检索、利用变得更加精准.然而,部分高校领导者档案意识不强,“档案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状频显,档案工作现代化管理设备配备不到位,高校档案部门的工作者结构安排的不合理,学历层次偏低,女性年长者居多,“无为”理念,“盼退休、养老”思想往往让她们在掌握现代信息理论和知识,熟练掌握和运用先进科学技术管理手段的意识不强,得过且过的心理也制约着高校档案工作水平的提升.

3.档案管理门类众多与待遇偏低之间的矛盾.高校档案归档范围广泛、门类众多,收集难度大,分类整理要求细致,利用目的复杂,高校档案工作的总体难度大.“世人熙熙,皆为利来;世人攘攘,皆为利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强化了人们的经济观念,物质需求成为左右人们行为的强大驱动力.当今社会,高校档案工作者与高校教师以及高校从事科研工作人员相比,得到的报酬和他们所付出的劳动不能构成正比,薪资待遇都低人一等,收入分配明显吃亏,陷入“辛苦、贫苦、艰苦、清苦”的境遇,比如教师可以获得代课费,科研人员可以获得课题津贴,党政部门管理人员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实惠等等.而高校档案工作者自己的价值得不到体现,劳动得不到尊重,从而使这个群体存在着只要“不出岔子”、“不捅娄子”、“不出乱子”的心理状态.

4.工作环境相对封闭与难以升迁之间的矛盾.长期以来,高校档案部门都处于从属地位,档案部门的位置都在校园偏僻的所在,工作环境相对封闭,工作保密性强,个人才华难有显露的机会,外界的认知往往停留在档案材料的分类、整理、保管、查调阅,档案学科的设置可有可无,学科地位低下的偏见中.作为高校档案工作者,在高校整体架构模式下,特别是在高校的教学、党政管理的内部体系中经常能感受到这种不公平的学科偏见,本能的建立起保护本学科尊严的心理防御机制,与外界沟通狭窄、交流不畅.高校档案专业技术人员一般不轻易频繁调动,职称评聘、职务晋升过于“稳定”,资历重于学历、资历高于能力的现象普遍存在.沉闷压抑、周而复始的工作环境使高校档案工作者,特别是中青年干部的发展前景不明朗,很多人不知道路在何方,职业目标不明确,工作也渐渐没有了“盼头”,工作中缺少主动性、积极性、创造力,循规蹈矩,甚至固步自封,心理失衡直接导致了部分同志焦虑、抑郁.

二、疏导高校档案工作者心理“亚健康”的几点思考

1.塑造高校档案工作者的职业认知.心理学科的“ABC理论”认为,事情A的作用并不一定会直接导致反应C的产生,而对事情的评价B才是导致反应C产生的更为直接的原因.因而,高校各级领导和校内各部门要增强档案意识,重视档案工作,认清档案作为信息资源对高校各项工作的巨大的潜在价值,给予档案工作者认同和尊重.高校档案工作者要改变不良的认知方式,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从内心接纳和认可档案工作,善于调整工作理念和工作思路,化这些压力为前行的动力,不断加强学习,锐意进取,找到自身的不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看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将工作中的困难当成是对自己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挑战,把档案工作做好,让高校的历史得以保护和传承,这是功在当代、利于后世的光荣职业.

2.提高高校档案工作者的职业定位.心理学科的“剥夺感”理论认为,相对的剥夺感是人们精神压力产生的重要因素,心理上摆脱“亚健康”的状态,首先要减少心理上的相对剥夺感.因而,高校各级领导和校内各部门要加大对档案工作的经费投入,完善工作环境,适当在职别待遇、生活福利等实际问题上对档案工作者倾斜.高校档案工作者从待遇,地位、生活的角度,都应该选择比自己低的同志来对比,这样的比较结果才能让自己在心理上更容易获得平衡,至少可以获得相对满足感,增强责任感,乐于奉献,淡泊名利,积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同时,高校档案工作者之间,无论是同校的专人员,还是兄弟院校的同仁们都应该互相关心和帮助,形成合力,遇到矛盾、困难和问题时互谅互让,共同营造温馨、祥和、舒适的工作氛围,这不仅有利于工作,更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和心理焦虑、心理抑郁的纾解.

3.培养高校档案工作者的职业信心.心理学科的“角色”理论认为,当一个自然人对自己所充当的角色把握不到位或者缺乏真正的理解的 时候,便会产生让自己无所适从的孤立、困窘、疑惑和犹豫,这时极易引发自身角色模糊或角色冲突.因而,高校各级领导和校内各部门要给予档案工作者充分的信任,“抓大放小”,让广大档案工作者的工作自由度扩大,发挥自己的能力.高校档案工作者应加强自我教育,增加职业信心,改变被动领导的消极思路,主动钻研业务,既要熟悉档案业务,又要掌握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推动档案工作进一步科学、系统、规范,积极地自我暗示,发现自己在专业领域的特长,并将它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快乐而有效率的投入到档案工作中去.

高校档案工作是将高校的主要业务,即教学、科研工作,教辅和党政管理、后勤管理等各项工作中所形成的有价值的文件材料进行收集、分类、整理、鉴定、编研,从而形成全面反映该高校各项事业发展水平客观情况的宝贵资料集合体病最终有效利用的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这项工作能否做好,能不能客观反映该高校的客观面貌,这在一定程度上受高校档案工作者的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高校档案工作者良好的心理素养、健康的心态将会对高校档案工作起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必然会推动高校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类似论文

高校辅导员如何承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摘 要: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高校工作者高度重视 论调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心理培育者,分析了高校辅导员承。
更新日期:2024-8-9 浏览量:18455 点赞量:5858

社会转型时期档案工作者的心理调适

[摘 要]本文概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社会转型期内,作为档案工作者应调适心态,适应档案工作的新发展,改进工作。
更新日期:2024-2-19 浏览量:34136 点赞量:8952

高校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高校可以通过加强生命教育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可通过宣传促进师生正确认识生命教育,将生命教育融入具体的。
更新日期:2024-1-8 浏览量:8187 点赞量:3316

高校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

【摘 要】如何帮助学生减轻心理障碍,保障其身心健康发展,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发展的一个难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
更新日期:2024-10-13 浏览量:129701 点赞量:27758

高校档案工作者素质构成探析

1 高校档案工作者应具有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 1 1加强政治理论和法律学习 高校档案工作者必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更新日期:2024-11-22 浏览量:144071 点赞量:30960

高校思政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探析

摘 要:随着国内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开始越来越受到高校的关注,而高校思政辅导员作&。
更新日期:2024-6-13 浏览量:82197 点赞量:1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