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师范教育背景下教师信念

摘 要:自国家推行免费师范教育政策以来,对免费师范生未来教育实践与专业发展有着深刻影响的教师信念应该受到高度的关注,对教师信念的培养也显得愈发迫切.对免费师范生进行有效的教师信念培养,直接关系到免费师范生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免费师范教育的改革创新以及国家免费师范教育政策的全面落实.

关 键 词:免费师范生;教师信念;免费师范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283(2012)06-0158-05

收稿日期:2012-02-2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1YJC880088)


作者简介:秦立霞,女,四川遂宁人,教育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

我国有关教师信念的研究起步较晚,已有研究成果相对较少,而且多以在职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且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学科教师的教学信念,缺少对职前教育阶段的师范生尤其是免费师范生教师信念的相关研究.本文旨在明确在免费师范教育背景下教师信念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免费师范生积极、正面的教师信念.

信念是指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被主体采纳为真实的关于事物本质的解释、评价、结论或者预测,并成为主体行动的指导原则.作为教师专业素质的核心要素之一,教师信念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情境与历程中,对教育教学工作、教师角色、课程、学生及学习等相关因素所持有且信以为真的观点,其范围涵盖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与生活经验,构成一个互相关联的系统,从而指引教师行为.作为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所信奉的准则,“教师信念”不应该是一个只在职后阶段才被重视和讨论的概念.它是个人于长期生活经验、文化背景及相关教育影响下所逐渐产生的概念系统.因此,教师信念的形成是不断地发展演变的过程,此过程包括职前与在职两个阶段.教师信念的意义主要表现为:

首先,教师信念在教师接受外界信息(包括理论性知识)时起着过滤筛选作用,因此对教师学习具有引导作用.对师范生而言,它尤其像一个“过滤器”,师范生以自己既有的教师信念来解释或吸收师范教育课程所提供的信息,这使得职前教育未必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新观念.例如,如果某个师范生认为只要模仿以往自己所了解的某位好老师,自己就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那么他就可能忽视职前阶段系统的教育与训练.也有师范生认为教书是一个没有前途、受人鄙视的职业,那么他就可能对师范教育产生消极抵制.

其次,教师信念还影响着教师的直觉与判断,继而影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言行.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和管理者,拥有什么样的教师信念将对他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教育教学和管理产生巨大影响.教师信念一旦形成与稳定,就会成为支配教师行为的巨大的精神力量,从而影响着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甚至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方向性和坚定性.良好的教师信念是一个教师能否成长为优秀教师的重要因素.

再次,从教师变革的层面来看,信念的变革是深层次的变革,没有基于信念变化的教师行为的改变是表层的甚至是不真实的变革.因为教师信念是教师关于教育事业的价值定位与追求,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的源动力,没有良好的教师信念作为支撑,目前的各种教育改革便可能会流于形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例如,若希望实现从“以教师为本”、“以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向“以学生为本”、“以能力为本”的教学,背后最终涉及教师信念的转变.因而有学者指出,只有教师信念发生了变化,才能真正引起教师的变革.实践也反复证明,使教师形成正确的信念,无论对教师的职前准备,还是职后教育教学实践,都很重要.

最后,作为教师信念的起点,师范生形成良好的教师信念具有特殊意义.对师范生而言,能否在走向教师岗位之前建立良好的教师信念,是决定其未来专业成长以及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所在.此外,师范生所持有的教师信念会直接影响职前教育的质量,深入了解师范生教师信念的内涵及其形成与改变的过程及其特点,可帮助师范教育机构更有效地进行教师信念的培养.

2007年5月,国务院决定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重新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采取这一重大举措的目的就是要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投身于教育事业.该政策实施以来,免费师范生作为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确保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各师范大学都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建构具有特色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但是也必须看到,就教师信念而言,免费师范生培养阶段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1)部分免费师范生教师信念存在着缺失或偏差

一些免费师范生并不看好或喜欢自己的专业,他们只是想有一个稳定的工作.还有不少免费师范生并没有从事教师职业的理想,而是冲着高考“优惠”以及免费读大学方才选择免费师范生.此外,由于当初报志愿的时候不了解相关政策,入校后很多免费师范生自认现实与最初的预想落差太大.例如,在首届免费师范生中,有些学生甚至认为自己是被“免费”的.还有由于对政策的解读有误,有些免费师范生甚至不清楚毕业后必须至少从教10年这一要求.这些学生入校后并不安心学习,而是一直寻求转为非免费师范生或者其他专业的途径.诸种原因导致很多免费师范生不是出于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和向往而进入师范大学,他们缺乏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更谈不上为将来努力构建自己的教师能力与风格.此外,因为前途已定,导致部分学生心存“学习期间不愁吃住,毕业不愁找工作”的思想,由此出现学习动力不足、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淡漠等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他们没有树立正确而坚定的教师信念有关.

还有部分免费师范生虽抱着对教师职业的热爱而主动报考免费师范生,在师范教育之前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教师信念,但这些初步的信念中也存在一些偏差,例如不少免费师范生或多或少持有保守的教学知识授受主义、教育评价的功利主义、教育管理的控制主义等信念.这些信念偏差自然会影响免费师范生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形成,及其职前的专业成长,最终会影响其在未来教育环境中的行为.

(2)免费师范生教师信念培养亟待加强不少研究表明,如果在职前阶段“准教师们”没有构建良好的教师信念体系,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历程中就可能因为缺乏积极正面的信念支撑而导致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流于随意和盲目,在遇到困难时常常会失去正确判断的依据,从而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事实上,由于缺少对免费师范生教师信念的培养与矫正,导致很多免费师范生刚刚入职时遭遇到“现实的冲击”: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积极正面的教师信念作为支撑,面对相对落后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根据免费师范生政策,毕业生的就业走向主要是中西部以及农村地区)以及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教育情境的多变性等特点,在由单纯的学生身份转向多重的教师角色的过程中,一些免费师范生“断层感̶ 1;明显,适应困难,对自己能否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没有信心,而不少人的任教意愿也为此发生了动摇.

职前教师信念培养在免费师范生教师信念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师范教育主要关注通过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使师范生形成预期的角色,而对其内在发展尤其是对教师信念的养成却较少关注.事实上,教师信念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我们把教师素质中的知识与技能视为“硬件”,那么教师信念便是教师素质的“软件”,“硬件”需要“软件”的管理和支持.根据免费师范生的政策要求,教育部要求各部属师范大学围绕培养造就优秀教师和教育家的目标,根据基础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的要求,制定出教育培养方案.使免费师范生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长期从教的职业理想,为将来成为优秀教师和教育专家打下牢固的根基.这其中,对免费师范生未来教育实践与专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的教师信念应该受到高度关注,对教师信念的培养也就显得愈发迫切.

(一)免费师范教育背景下提高对教师信念培养的认识

传统师范教育忽视师范生已有信念,没有考虑到师范生已有信念在理解和运用新的教育理论过程中的作用,更没有将其作为可以有效利用的资源.免费师范教育背景下迫切需要提高对教师信念培养重要性的认识.由于政策导向等不同,免费师范生从第一天起就有别于普通师范生,其特殊的身份来自于国家特定的免费师范教育政策.目前我国的普通师范生有着多样化的选择,正如顾明远教授指出:“长期以来,我国师范生的培养游离于学术性与师范性之间.尤其是实行开放式教师教育制度以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普通师范生的任教意愿和职业素养等令人堪忧,而免费师范教育的出现,就是为了扭转这种师范生生源质量逐渐下滑、教师队伍水平不尽如人意的局面.“免费”的内涵,绝不仅仅表现于师范生相关费用的免除,更重要地表现为进一步形成与强化尊师重教的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为尊重的职业,并鼓励更多的优秀学生加入教师行业.这就需要通过全面有效的教师信念培养,使教育成为免费师范生愿意终身投入与专注的事业,而不仅仅是一份谋生的职业.但是也必须看到,免费师范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例如免费师范生按照政策要求和有关规定,毕业后都必须到基础教育战线工作至少10年,而其工作条件与环境也比较差,特别是部分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的工作条件更差.同时,由于政策要求,除免费师范生外,其他非免费师范生可以选择自己钟情的工作.2011年全国首届10597名免费师范生陆续走上三尺讲台.其中也有不少毕业生对到中西部地区工作有些无奈,对执教基层心有抵触甚至违约,10个省区的免费师范毕业一中没有一人到农村执教,这与最初希望为农村及边远学校培养大批“下得去、教得好、留得住”的合格教师的愿望相去甚远.

因此,依据教师信念对于师范生及未来教师的重要意义,对免费师范生教师信念培养的重视,直接关系到免费师范生正面积极的教师信念的确立,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免费师范生培养的根本目标,即把免费师范生培养成为优秀的人民教师和教育家.因此,在免费师范教育的背景下,师范教育机构应该将教师信念的培养提升到培养目标层面.免费师范生教师信念的培养贵在落到实处、求得实效,将免费师范生教师信念的培养长期化、常态化甚至核心化,而不是像传统普通师范教育那样,将教师信念培养流于形式,缺乏指向性和有效性.为此师范教育机构应该真正切实提高对免费师范生教师信念培养的认识,寻求合理可行的培养方案和办法,为整个培养过程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全面了解与检视免费师范生教师信念现状

在对免费师范生进行教师信念培养之前,有一项工作不可或缺,那就是为了加强教师信念培养的针对性,有必要对免费师范生的教师信念状况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哪些方面值得肯定,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全面了解与检视免费师范生的教师信念,具有的价值表现为:

第一,帮助免费师范生了解教师信念的重要性,帮助他们加强对教师信念的认识,使其意识到教师的教学行为背后都有其自身的信念支撑或引导,这有助于使他们省察自己的内隐想法,使其能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更加明确其学习与训练的目标,使其更有专业发展的动力与指向性.

第二,全面了解和检视免费师范生所持有的教学信念及其各层面的本质内涵,并探究教师信念在实践过程中的意义构建历程,分析影响免费师范生教师信念形成的各种因素等,能使师范教育机构有的放矢地帮助免费师范生改变以往教师信念中的偏差和错误,为全面构建合理的教师信念做好铺垫.

但是也必须看到,对免费师范生教师信念的全面了解与检视并非易事.教师信念体现出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缄默性,很难能被清晰地认识到.而学生有时还会有意隐藏自己的信念,以躲避外在审视.这就需要师范教育机构在对教师信念内涵的全面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充分认识教师信念研究的复杂性和重要性,通过各种方法来取得免费师范生教师信念的资料,并通过各种教育教学实践环节来验证信念与行为的一致性,从而真正做到把握免费师范生教师信念现状.

(三)在课程规划中凸显教师信念的培养

研究者发现,教师信念的来源,除个人生活与成长经验外,在教师教育过程中所习得的显著课程与隐蔽课程经验也包括其中.要在课程设置中体现对免费师范生教师信念的强化,最重要的就是要根据免费师范教育的目标——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和强能力的创新型师资来重新规划课程.具体表现为:第一,高等师范院校应在免费师范生教育的背景下重点突出师范特色,塑造人才培养中其他专业没有的“特质”.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突破单一课程培养模式的局限,着力建设师范教育学科群,增强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

第二,在师范教育课程中加强反思等相关能力的培养.让免费师范生通过反省思考,加深对教师信念的理解.因此,将反思等相关能力融入课程中,利用活动省思、心得日志、对话讨论和小组活动等方式让师范生养成反思的习惯,这将有助于师范生更深刻地理解教师信念与教学行为的关系,并做必要的调整,并帮助其认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做什么及为什么这样做,从而使其建立良好的教师信念体系.

第三,发挥潜在课程在教师信念培养中的重要价值.免费师范生的日常学教生活是浸润在由同伴、老师、管理者与家长等构成的社会文化情境中的,他们的信念受这一情境中的价值观、期望、规则以及理念等的影响,因此免费师范教育不应只着重正式的专业课程,还应重视潜在课程,避免学生不当教师信念的再生或更加恶化.建构一种蕴涵着变革价值的潜在课程是师范生新的信念生成的重要策略,使学生能从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加强其自我反思、调整和修正的能力.

教师信念的培养需要师范教育机构合理规划其课程体系、交流机制和干预手段.在课程规划中注重对免费师范生教师信念的检测与反思能力,从而在不同程度上改变免费师范生教师信念,进而提高其教师信念发展水平.总之,师范教育机构应通过多元途径,兼顾正式课程、非正式课程与潜在课程使免费师范生在职业开始之前就深刻理解教育教学,促进免费师范生的自我反思,并培养他们对教育教学的敏锐性和挑战自我的勇气和.

(四)发挥教师教育者自身教师信念的榜样作用

师范教育机构不仅需要好的课程安排,更需要良师去实施这些课程.在教师信念培养方面,更要注重发挥教师教育者自身教师信念的榜样作用.由于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与实施者,他最大限度地“涉入”课堂这个特定的“语境”,因此教师教育者必୒ 2;会通过其教学展现自身的教师信念.教师教育者的教师信念直观地表现为教师行为的选择和取舍,表现为情感和行为的驱动,从而转化为教师的课堂设计、操作和组织行为,整体性、全程性地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运作,教育就是这样一种必须“以身作则”的事业.作为“观察的学徒”,免费师范生在课堂的观察、模仿等活动中不知不觉获得大量间接经验,这种间接经验影响着他们的信念及实践能力,因此教师教育者的信念会深刻而全面地影响未来的准教师.积极、正面的教师信念不但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效能,而且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教师信念的建构.教师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清楚地了解自己其实并不是单纯地“教”知识,而是在教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做更深层次的教育教学探索,使学生在习得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学到教师的批判、反思能力及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等等.也就是说,只有教师教育者在正确积极的教师信念指引下,才能给予学生正确、良好的示范.因此,教师教育者必须保持乐观与挑战的心态,让自己随时可以接受新知识,充实专业知能.教师更应该时时反思自我的教学信念是否有偏差,并时时与同事做交流,让自己的教师信念一直保持积极正面.师范教育机构则应关注、培养教师教育者积极、正面的教师信念.

(五)加强全方位服务于教师信念培养的教育实践环节

疏离实践是我国师范生教师信念培养“效果不彰”的主要原因.我国的教师教育一直以来习惯于将现成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其接受和记忆,认为只要师范生掌握了教学知识就具备了相应的信念.但实际上这些知识必须经过师范生信念筛选和甄别.“个人信念与有关知识决不能等同”,知识只是开端,直到它的个人意义被挖掘出来,直到它变成了个人信念体系中的一部分,才会影响行为.传统教师教育片面追逐学术化,压缩和削减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机会,如此脱离了生动复杂的现实而对未来的教育生活进行抽象的、平面的、简单化的建构必然会导致师范生认识与情感体验上的“失真”,这无疑对其教师信念的建构、转变与发展不利.因此,在建构师范生新的教师信念的过程中,“实践”起着关键作用,师范生的教师信念就是在与实践进行持续性对话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和创生的.

在免费师范教育背景下,各直属师范大学针对免费师范生的要求和他们的培养目标专门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免费师范生的培养方案,特别突出他们的教学技能和教师素质的培养,突出实践环节的训练,通过一系列方案力争把他们打造为优秀的教师.但是,强调免费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不等于也自然强调了其教师信念的培养,这需要师范教育机构能够在实践层面上切实关注免费师范生教师信念的培养,使免费师范教育真正体现“为了实践、基于实践和在实践中”,并为此有意识地干预师范生的教师信念.这种教育实践并不能仅局限于师范大学内部,还要以高等师范院校为主体,加强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连接,形成富有免费师范教育特色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设计中,应将免费师范教育置于开放的、区域性的环境中,把学校之外的各种有利于免费师范生教师信念培养的实践因素与资源都纳入免费师范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实现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高校和地方政府、城市和农村的充分交流、对接和互动,从而真正强化免费师范教育的实践环节,发展教育教学实践的多样性,丰富其内涵,使学生能在其中真正参与教育教学实践,丰富他们真实的课堂体验,并激起其强烈的情感认同.从而真正帮助他们在教育实践与教师信念之间建立起联结,最终使他们不断强化积极正面的教师信念.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教师良好而坚定的信念的养成始于职前教育的一点一滴.加强对免费师范生教师信念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教育事业的认识和热爱,而且有利于帮助他们专注于与教师职业有关的专业培养与训练,从而使学生投身教育事业从政策的强制性要求变成其自主性诉求,使其能更好更快地成长为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教师.对免费师范生进行有效的教师信念培养,是免费师范生培养中一个重大而根本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免费师范生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免费师范教育的改革创新以及国家免费师范教育政策的全面落实.

类似论文

免费师范毕业生教育硕士

免费师范毕业生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姓名学号学位类别学科专业培养单位化学化工学院校内导师校外导师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年月日填 校内。
更新日期:2024-8-3 浏览量:15255 点赞量:4506

师范教育重开免费大门

此举被认为旨在恢复师范教育尊严,重新为农村贫苦学生敞开大门当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将在教。
更新日期:2024-9-22 浏览量:117959 点赞量:25237

教育心理学背景下教师教学策略的转变

作者简介:张茂杨(1987―),女,汉族,四川南充市人,心理学硕士,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研究方向。
更新日期:2024-11-2 浏览量:20929 点赞量:6288

积极心理学背景下教师教育的新视角

一、积极心理学对教师传统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提出了新的挑战 积极心理学认为,孩子的潜能是客观。
更新日期:2024-3-20 浏览量:46227 点赞量:11343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师职业

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是教师,是教师的素质,未来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归根到底是对教师的要求,。
更新日期:2024-5-26 浏览量:70099 点赞量:1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