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

摘 要:计算机基础课作为学生计算机操作的基础,其课程改革必须以实用、适用为原则,以提高学生操作技能为目标,结合企业及学生需要开展,让学生在教学中受益.

关 键 词:计算机基础改革实践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8-0066-01

一、问题的提出

计算机基础课在高职院校开设已有十几年了,尽管大多数学校在教学方面都已经根据高职教育要求,围绕教学内容开展了系列改革,但实践教学过程往往因人而异,安排不够合理,传统的考试方式也还是理论多,实践少,缺乏对学生实际操作水平的考核,这些都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需要,其教学效果也严重与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要求偏离.目前高职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强调应用性,因此为了改变现状、加强基础、突出应用、强化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计算机的操作水平,我们从学生以及市场的实际出发,对目前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进行改革.

二、改革的思路

计算机基础课有两大特点,一是课程的内容更新快,二是课程的实践性强.此外,随着国家对计算机教育的普及,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参差不齐.针对这些特点,课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课程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考核方式的改革.

三、改革的措施

1.教学管理的改革.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公共课,其教学涉及全院所有的一年级学生,由于其跨系的原因,通常在组织、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因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使计算机技能成为毕业生就业的突出优势,首先在组织和管理上要进行改革.

一是确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三统一”,确保教学质量.“三统一”即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学要求,统一考核取证三部分,具体工作由教务部门或教学系负责统一组织,并安排落实.

二是引进激励机制,加大对任课教师的考核力度.为了调动任课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任课教师要保证所教学生首次过关率不低于75%.对首次过关率达到90%以上的任课教师在全院通报表扬,评价结果计入年度考核;对过关率低于60%的授课教师在下一届计算机基础课安排时,不再续聘.

2.教学内容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的内容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多则显得杂,少则不能让学生学到必需掌握的知识.应从计算机应用现状、发展趋势、社会需求出发,制定切合实际、实践操作性强的教学大纲.

3.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实行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以及精讲多练、边讲边练等多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4.教学手段改革.教学过程中除采用多媒体系统进行直观教学外,还应充分发挥互联网以及“二课活动”的作用,增加学习途径,提高教学效率.例如使用群、博客、微博、课程教学网站等放置优秀教学课件、优秀案例、技巧性文章等内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还可通过打字比赛、简历制作大赛等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其动手能力.

5.实践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可分成5个环节开展.一是授课时先讲案例,用案例带动知识点的学习.例如PPT教学中围绕企业培训讲义、产品展示文档等演示文稿实例展开教学,WORD学习中引进个人简历表的制作,EXCEL中引进企业财务表格进行处理,这样即有利于知识的传授,又有利于知识与岗位的结合.此外,教研室还组织教师不断开发新案例,将知识点与趣味性融入其中,促进学生学习效率.

二是上机做练习,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和技巧.授课教师要加强指导,保证学生训练质量.

三是课后留作业,巩固学习效果.课后作业对学生要具有实用性、挑战性等特点,刺激学生探索知识、自我学习.

四是综合练习,每个教学模块结束后结合知识点给出综合练习项目.

五是课程设计,整个课程结束后完成课程设计,达到综合应用的目的.

通过以上五个环节,使得实践教学充满整个教学过程,大大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6.考试模式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应用型的课程,如果单凭试卷来检测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的实际能力,实用性不强,与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相违背.对此我们制定了期末考试+日常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其中日常考核包括课堂考核、作业考核、课程设计;期末考试引入了证书考试的模式进行,即用证书考试试题作试卷,学生过关后可直接申请相应证书.

一是课堂考核,在平时课堂上机实践中进行考核,教师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操作水平.

二是作业考核,日常教学过程中进行考核,例如利用Office设计名片、贺卡,制作报表等.

三是课程设计,课程结束后进行考核,安排涵盖知识点较多、具有一定综合性的作业,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制作一个有意义的作品.

四是期末考试,引进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ITAT考试,进行课程考核,考试合格者可直接获得ITAT资格证书,这样既可以对学生进行考核,通过考试的学生还可以获得证书,为其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改革的成效

通过这次课改,逐步使得教师统一了教法,学生明确了目标,教和学的积极性均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实践操作,创新实践过程,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达到了课改的目的.

一是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中间环节.通过奖惩提高了教师的责任心和教学能力.

二是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对案例的制作充满了好奇,学生会想尽千方百计作出案例的效果,这样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也大大的提高了自学能力.

三是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院组织的简历设计大赛等活动中学生作品极富想象力,制作的极其精美.

四是学生证书考试过关率高.2012年,全院2862人参加了考试,其中ITAT考试中有2661人一次性过关,占总人数的93%,加上平时成绩以及作业,共2804人及格,过关率为98%.

五、总结

课程改革是整个教学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做好课程改革不仅能支持专业建设,优化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水平,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类似论文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

摘 要 :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就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
更新日期:2024-1-8 浏览量:8087 点赞量:3269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改革探究

[摘 要]高职院校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迫在眉睫,文章认为课程改革应根据就业岗位需要,突出高职教育能力本位的特点,进行教。
更新日期:2024-4-23 浏览量:59575 点赞量:14227

民办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

摘 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应用已经普及到我们身边的方方面面,尤其在现代化办公中,计算机基础已经成。
更新日期:2024-7-10 浏览量:94097 点赞量:21013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

摘 要:本文从职业教育根本目的出发,论述了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从教学目。
更新日期:2024-7-12 浏览量:95523 点赞量:21652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计算机应用的迅速普及,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更新日期:2024-12-3 浏览量:21094 点赞量:5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