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与社会学空间的比较:共识、差异与共同问题

摘 要:人文地理学和社会学的空间研究是社会空间研究的两种路径.两个学科的空间研究都承认空间的社会性,并以社会和空间的辩证关系作为分析的核心.但两个学科的研究又存在差异,人文地理学本身就是一门空间科学,社会学则是把空间视角纳入社会理论的建构中.学科的共识和差异分别成为社会空间研究理论的建构基础和拓展动力.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社会空间探讨存在着诸如社会—空间二元分裂倾向、忽视时间等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社会空间研究的发展,亦成为人文地理学和社会学面临的共同难题.

关 键 词:人文地理学;社会学;社会空间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02(2013)04-0048-05

随着启蒙时代历史哲学的终结,以及对现代化和“科学代表进步”观念的反思,引发了社会科学界对空间的广泛关注.在理论建构层面,社会科学界的空间研究主要沿着两条路径展开:一是社会学研究中的“空间转向”,二是人文地理学界空间研究的“社会学化趋势”.两个学科的研究一直相互影响、相互批判、相互继承,最终汇入社会空间的研究中.学科共识是社会空间研究形成的根基,学科差异是社会空间研究拓展的动力,而两个学科研究存在的共同问题则是社会空间研究发展的困境.认识空间的学科共识、差异与共同问题,可以准确、详细地了解社会空间研究的发展脉络以及今后的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我国社会科学界空间研究的深入推进.

一、人文地理学与社会学的空间关注:社会空间研究的两种路径

(一)人文地理学的空间研究

人文地理学是反思科学地理学缺失的产物.科学地理学缺少社会内涵,不能反映复杂的社会现实,也解决不了社会问题.因此,人文地理学否定了一种独立的、纯几何学的区位观论,开始尝试空间研究的社会化转型,简单来说,就是以人地关系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

“地理学把自身确立为‘空间科学’.它研究的是空间规律、空间关系和空间过程.”[1]受科学理念影响,人文地理学将空间中其认为重要的社会因素分离出来并确定它们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基于这一模式,现代人文地理学的空间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分析事件的空间模式,即研究事件的空间分布,探析社会活动的区位方式;二是找出时空中构成社会结构的必然和偶然的关系.如英国地理学家多琳·梅西(DoreenMassey)研究了产业和就业的地域分布,并指出在其背后是生产关系的空间组织.美国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家大卫·哈维(DidHarvey)则分析了资本在城市中的运作.哈维进一步指出,空间的组织方式必须有利于生产利润的最大化,因此,对于资本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然而不同利益集团对于空间具有不同的要求,他们的斗争、协商便决定着空间的构造.

(二)社会学的空间研究

一直以来,社会学都缺乏对于空间的关注.随着城市化、全球化浪潮的到来,时空开始参与到社会转型之中,社会学理论必须对此作出反应.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学开始将空间概念引入研究之中.

社会学是针对人类的社会生活、群体和社会的科学研究.[2]空间是社会存在的重要维度之一,社会学就是要研究空间如何参与到社会运行和建构中去的,以空间视角审视社会运行、社会分层、社会结构、社会群体、社会属性、社会生产(再生产)等.

社会学的空间研究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社会空间结构的描述分析.如芝加哥学派发现人们通过竞争和相互依存,在城市地域上分化聚集,形成了城市的区位布局和社区结构,并总结出了一些经典模型.二是挖掘空间形式、布局、意义社会性创造.20世纪60年代,新城市社会学的奠基人物列斐伏尔(HenriLefebvre)开始认识到日常生活和革命政治不得不在一种(城市)空间语境中重新阐释,他敏锐地意识到(城市)空间是特定的社会生产出来的.新城市社会学学者从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研究中获得启发,开始探索城市空间背后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财富的积累、权力的集中、社会阶级关系与国家管理职能等.三是社会与空间的关系探析.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Giddens)认为之前的研究没有详细阐述空间如何参与到社会运作中去的,他指出,必须将空间和社会互动系统的构成联系在一起思考.社会互动由一定时空中的社会实践构成,空间形塑社会互动亦即为社会互动所再生产.

二、学科共识与差异:社会空间研究理论的建构

(一)学科共识:社会空间理论形成的基础

人文地理学和社会学虽然有着各自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分析范式,但两个学科在空间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共识,这些共识也就成为社会空间理论建构的根基.

1.重视社会存在的空间维度

位置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发生地,每样东西、每种活动都有自己的位置.“这边”、“那边”、“方位”等概念时刻提醒着我们空间的作用,物的存在或发生必定与空间相关.空间限定了物存在和活动发生的地点,同时为群体活动提供了具体的“情境”.空间是建构社会秩序的重要力量,研究社会不能忽略空间维度.人文地理学和社会学都认识到了这一点.

2.坚持空间的社会性

一直以来,“空间仅仅被视为自然的、僵死的、刻板的、非辩证的和静止的东西.”[3]事实上,空间是社会存在的平台或“容器”,空间被人类占有和使用,空间在此过程中也被社会性地建构.“空间从来就不是空洞的,它蕴含着某种意义.”[4]空间不仅仅是一种事物或者产品,它还包容了社会活动生产出来的事物,以及事物之间有序或无序的相互关系.空间充满了社会关系,人文地理学和社会学的空间研究都是源于对公共协商和交往的社会秩序的揭示.

3.强调空间的物质基础

列斐伏尔指出,前人所研究的“空间”,是一种几何学意义上空间的区域,或者是哲学层面上心智或精神的事物,他们的抽象空间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精神与物质之间产生了割裂.[5]人文地理学和社会学的社会空间研究则认为人类活动生产出街道、房屋、工厂、医院、学校等物质设施,这些设施的配置与组合反映了社会关系.两个学科将社会生活布展在空间中,并坚持空间的物质性,从而实现了空间与社会的统一.4.以社会关系与空间结构的关联为研究核心

空间在社会活动中呈现出一种结构化状态.生产的国际化和全球范围内的空间分工,社会生产、社会冲突大多以城市和区域为基础,交通、电子技术、通信使日常生活的时空组织发生了改变.由于这些过程和变化,空间结构不仅仅被视为社会生活的容器,而且还被视为社会关系生产和再生产的媒介.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文地理学和社会学可以说是面对一个共同的秩序问题.空间结构与社会关系相互作用、辩证限定,人文地理学和社会学就是通过对二者关系的研究来解释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的规律.

(二)学科差异:社会空间理论建构的不同方向

̶ 0;传统的学科建制往往将整体性的现实问题转化为其中每个分析性学科各自单独面对才能解释和应对的问题.”[6]社会空间研究的学科差异关注空间的不同方面,这成为空间知识体系扩充的关键.

1.社会学的空间视角

英国社会学家约翰·厄里(JohnUrry)指出,20世纪社会学理论缺乏空间观念.[7]社会学的空间转向是将空间纳入自己的社会学形态领域,将其置于社会学这门科学的更大的框架之下,以空间的视角重构社会学理论.一直以来,社会学的元叙事常常集中于时间变迁的过程,而保持空间的恒定性.空间视角的纳入,使社会学在解释社会现象时注意空间组织在社会过程展开中可能产生的阻碍或推动作用,空间研究甚至成为专门的社会学分支——空间社会学.空间视角的纳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社会学的理论体系.

2.人文地理学:一种空间科学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就是围绕“区域”展开,通过空间、区域的差异来研究“地”的“理”,即区域空间的演化、人和地的关系以及区域规划.人文地理学的空间分析范式和研究理念,使得其在社会空间理论的建构中有着独特的关注点.

第一,人文地理学承认“空间是社会构建的”这一重要观点,但是社会关系也在空间中建构,这一点对于地理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人文地理学是以地区差异为基础的综合学科,社会过程发生在具有地理差别的空间中,这一事实影响了它们的运作,这似乎是地理学中独特的研究理念.人文地理学不但发展出“社会—空间”辩证这一重要概念,同时强调空间的技术性研究,指出距离和空间的分离对于社会过程和活动也具有塑造作用.人类社会通过合法边界的确定来实施空间分割,界限的划定会影响区域的经济、文化特点,以及事件的发展.例如梅西指出,生产职能与部门的分散强化了分工,同时塑造了管理等级体系.[1]整个社会运行也是如此,距离加强了不同阶级、群体之间的相对地理隔绝,造成了分层意识和潜在的对抗.

第二,人文地理学也被称为“人本地理学”,该学科研究人地关系,探索特定区域中人的行为,以及人们的认同、感知、意向对地域社会逻辑的影响、作用,这使得人文地理学在微观的人与空间的关系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如哈格斯特朗(TorstenHerstrand)在《区域科学中的人》一文中描述了时空在能力、权威等方面对人的制约,同时他也承认社会系统会对人的反馈行为做出较慢的反应,社会系统中的领地与活动束在较长的时间程度上会发生变化.[8]

第三,人文地理学关注的是区域的独特性,不同大都市、城市、城区和社区的独特性是地理学解析的核心.在当代,城市和区域是社会运行的主要载体,列斐伏尔认为整个20世纪的世界历史就是一部以区域或城市作为社会生活“容器”的历史.人文地理学家紧贴时展实际,其区域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既是特殊的又是具有代表性的“窗口”.正如美国后现代地理学家爱德华·索亚(EdwardW.Soja)在《后大都市:城市和区域的批判性研究》一书中,以洛杉矶为范例,指出当代后大都市已经成为一个大变革、大动荡的转化场,由过去因危机引起重建,转向因重建而形成危机.

3.两个学科建构起来的社会空间理论体系

人文地理学和社会学都承认空间是社会建构的,同时也都认为空间不能简单地看做是一个用于表述经济、社会、政治和历史进程的媒介,空间本身也是影响城市发展模式和城市内部不同社会群体差异的重要因素.按照这种思路,社会空间研究形成了“社会—空间”辩证分析范式,即社会实践生产出了社会空间,而形成后的社会空间指导、制约着空间内的实践,再生产或创造出新的社会空间.

范式具有理论统治权,“社会—空间”辩证分析范式的提出促生了与之相应的理论框架:

从逻辑上讲,物质和空间发生联系的第一步是通过确定前者的位置来实现的.不同的事件不能在同一时间内发生在同一地点,因此,在一定生产关系指导下的社会实践系统将不同种类和步骤的活动分配到不同的地点上去.在实践过程中,围绕着某种目的组织起来的人、工具、对象、地点、行为规范等相互协作,通过以效应终止的地方确定自己的范围,由此成为一种空间的存在.不同的实践活动通过连续性、积累性、周期性地对空间进行占有和使用,赋予所在空间以社会意义.社会性在空间中凝固,产生了空间分化,空间被标识为不同的社会过程,“当我们提及公寓中的房间、街角、市场、商业或文化中心、公共场所等,谁都清楚它们意味着什么.”[5]社会实践系统内部尽管是相互区分的,但在总体上受到权力的控制,“社会作为一个整体从属于政治实践,即国家权力.”[9]那么,不同社会实践所在的单位空间也相互结合为空间系统.空间结构反映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这使得空间可以被讨论和理解,由此形成社会共识,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以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各个社会群体在空间的分配和使用中会产生新的需求和利益表达,这会引发城市空间的变化.社会—空间的辩证限定推动社会螺旋式的前进发展.

三、人文地理学和社会学空间研究的共同问题:社会空间探讨的难题

社会空间的研究存在着诸多困难,这主要来自社会科学界空间研究本身的困境,亦是人文地理学和社会学两个学科共同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空间理论建构的局限1.社会科学规律的莫测性

“19世纪,人文地理学和社会学在自然科学的阴影下形成了它们的现代形式.这使我们可以确定出它们之间的许多联系,乃至它们之间的交叉结合.”[10]一直以来,社会科学都缺乏自己的空间概念,社会学和人文地理学致力于挖掘空间的社会性.由于二者深受自然科学的影响,因此不仅仅把空间对于人类行为和社会运行的影响看做是一种假设,还要深入探索空间与社会关系的一般规律.但是,任何社会科学的规律在范围和严密性方面都不能与自然科学的规律相比拟.再者,社会科学的解释模式缺乏统一性,混杂着情感和利益,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学科的分析与理论能为社会现象、行为提供一个统一的解释.科学定位使社会空间研究困难重重.

2.理论抽象导致去空间化

空间与物相辅相成,任何学科的思考都离不开空间的维度,空间概念被引入人类思想中.空间是各种能量、事实和物质的载体,当人们描述、讨论、分析空间时,就意味着空间从实体中分离出来,它是在理论层面而不是现实中存在.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空间概念,是因为人们从不同的视角和层次抽象空间概念.在人文地理学和社会学看来,空间具有社会性,这就意味着研究者可以通过抽象出物质空间所负载的社会性来建构社会理论.“一旦空间被归结为政治和意识形态,我们就开始忘记形式或结构意义上的空间,这种分析与公然去空间的理论不存在任何差别.”[11]空间被视为一种附带现象,一种对人类意向性或社会结构的编码或映像,空间脱离了社会,这是一个基本的错误,我们必须彻底摈弃这种康德式的二元论.

(二)时空结合领域亟待深入

时间和空间是社会存在的两个主要维度,我们要分析社会过程产生的空间,必须要理解制约社会过程的时间, 即活动执行和发展的频率、速度、顺序等时间规范.但很多学者在研究空间时忽略了时间,这导致他们在进行社会空间结构分析时,通过抽离时间来解析社会要素之间的关系及,空间描述的是一个没有变化的世界.而他们在进行社会发展分析时,则主要考察社会随时间发生变迁的方式,由此引发的一个基本而重大的错误是空间变化仅仅等同于社会变迁.时间的缺失还使“社会—空间”分析范式出现缺陷——不能准确地描述社会发展和变迁.“社会—空间”辩证暗含着社会发展的两种形式:常规化循环和根本变化.前者意指社会再生产,后者则被英国时间研究学者阿切尔(Archer)称之为形变.阿切尔(Archer)进一步指出,尽管“社会—空间”辩证“包含了两种象征表达,但并没有分析那一种表达在什么条件或情况下普及.”也即是“没有回答‘什么时间’的问题”.[12]

(三)社会与空间没有实现真正的辩证统一

尽管空间只能通过物质存在,但它并不仅仅依赖于特定的对象,空间还包含着事物之间的关系和发展态势.因此,空间不能还原成物质构成要素,空间在分析中更多的是充当一种背景性因素.此外,空间中还存在着非社会性的构成要素.河流、山川、天空等自然要素被纳入社会生产中,“我们为了休闲征服了海、山脉甚至沙漠.休闲工业和建筑业已经联合起来使城镇和城市化沿着海岸线及山脉地区扩展.”[13]自然要素确实是通过社会生产这个媒介被我们认识到,但它们的产生并不依赖人类社会.社会空间研究把分析限制在“社会”参数内,因而很难将那些不属于社会的因素和过程理论化.

四、结语

本世纪初,西方的社会空间理论传入中国,在中国加快城市化进程的背景下,在社会科学界掀起了空间研究热潮.许多人在用空间视角分析社会时,往往不假思索地照搬和使用空间概念,其实,社会空间研究是众多学科共同努力的结果,不同的空间概念和空间分析模式暗含着不同学科的思维、视角与语言.我们应当分清不同学科在空间研究中各自的立场、方法和观念,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社会空间研究的缘起及发展情况,同时把握各学科的独特性.目前,学界用的最多的应该是人文地理学学科中的空间概念和研究方法,吉登斯曾指出,“除了近晚期地理学家的著作外,社会科学家们未能围绕那些从时间和空间建构社会体系的模式来进行他们的思考.”[14]也许吉登斯的评价低估了社会学、建筑学、文学等学科在空间思考方面的作用,但这也证明了地理学在社会空间研究方面贡献之显著.

随着空间在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社会科学界在空间研究中的跨学科合作也日益繁多.人文地理学和社会学相互借鉴,相互影响,两个学科的交织组合以及其他有待研究的交织组合远比本文所涉及的要复杂.然而很长一段时间,这些交叉组合几乎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再发展,究其原因正是在于社会空间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社会—空间的二元分裂倾向,对于时间的忽视,等等.这些问题阻碍了社会空间理论的发展,亦是人文地理学与社会学共同面对的难题.问题是跨学科协作的契机,社会空间研究今后的任务也将成为两个学科合作的新领域.

类似论文

汉魏佛教的区域性特色其人文地理学

〔摘 要〕汉魏佛教是佛教中国化的初级阶段,主要分布在洛阳及其以东各郡国和长江流域 从人文地理学的视角来看,洛。
更新日期:2024-12-17 浏览量:158062 点赞量:34332

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现状与问题

数十年间,西方人文地理学经历了数量革命、激进主义、女性主义和“文化转向”等发展阶段 与之相比,中国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更。
更新日期:2024-10-9 浏览量:21354 点赞量:6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