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的“三生教育”

【摘 要】“三生教育”就是要让学生认识生命的可贵,掌握生存的技能,感受生活的幸福.在历史课堂中渗透“三生教育”也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将针对在历史课堂中渗透“三生教育”这一问题简要地谈一谈.

【关 键 词】历史课生命生存生活

三生教育,就是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学会生活、学会生存的教育,简称“三生教育”.在历史教学中推行“三生”教育,就是要以历史为鉴,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

一、在历史人物中感悟生命的意义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舍生取义一直都被国人视为最高尚的风格,可问题是“舍什么样的生,取什么样的义”才是有价值的.历史课“戊戌变法”中讲到:1898年,光绪帝授谭嗣同为四品衔,担任军事京章,参与变法.变法失败后,他拒绝了日本友人的劝告,不肯逃走,后被逮捕,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年仅33岁.教师可以结合这段材料,让学生展开如下讨论:谭嗣同放弃逃生的机会而甘愿一死,这样做值得吗?“苟且偷生”自然让人所不齿,叛徒为了生命出卖组织的行为更让我们愤怒,我们需要肯定谭嗣同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但还有一句话叫做“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因为在他面前的选择不是“跪地求生”而是自己可以坦然的逃生,如果那段历史改写为谭嗣同已经被捕了,那么他选择死就是“真的勇士了”,可他有逃生继续为革命奋斗的机会.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最欢迎谭嗣同的行为,谭嗣同的死对他们来说是消灭了一个“敌人”,对维新派来说却少了一位领袖,是不可估量的损失.曾经问许世友:“出了修正主义怎么办?”许世友说:“我率兵讨伐,誓死捍卫党.”当即批评许世友:“你死了,谁来保卫党,要学会斗争策略,第一是保存自己,第二才是斗争.”可见生命才是革命的本钱.

当今世界“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在2001年颁布的《小学生行为规范》中,将小学生“敢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修改为“发现坏人坏事主动报告,敢于斗争”.就是为了避免小学生正面同坏人坏事作斗争造成无谓的牺牲.任何革命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要革命就会有牺牲.但是要革命就更要有百折不挠的信念和精神,而不是无谓的牺牲.孟子说:“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而凡可得生者何不用也.”意思是说,如果所希望的事未超过生命的重要,则各种求生的手段都可以用尽.而谭嗣同有两天求生的机会却不逃走,这实际上是一种对自己生命不负责任的行为,是对革命的不负责的行为,是对失败妥协的一种行为,谭嗣同的“快哉,快哉”实在是一种“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热爱生命,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历史课堂中渗透生命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树立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二、在历史事件中学习生存的技能

生存是指生命的维持和延续,包括两层意思:第一,学会自我保护是生存的基础;第二,学会劳动是生存的基本技能.

学会自我保护,是生存的起码要求.七年级历史教材第16课“两晋与南朝”中讲到:西晋灭亡前后,北方战乱不断,人民生活在饥荒、疾病、天灾、人祸之中,大批汉人弃家南逃,逃到长江中下游.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永嘉南渡”.试问,有谁愿意背井离乡?可是有时为了生存人们又不得不背井离乡.当今世界,气候骤变,自然资源枯竭,生存问题越来越成为人类关注的问题.作为教师,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有必要关注学生生存技能的培养.学会生产劳动,是生存的基本技能.东晋初年,江南不少地区还保持着“火耕水耨”的落后生产方式.北方人民南迁后,带去了先进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术,整个江南经济状况迅速改观.就以农业来说,开始使用先进的生产工具,兴修水利,改善耕种技术,粮食产量迅速提高,不久就超过了北方,经济重心由北向南倾斜.可见,劳动不仅是人的谋生手段更是生存技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在历史发展中感受生活的幸福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七单元分别从衣、食、住等方面讲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变化中让学生体验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1.从“蓝灰色”到“五颜六色”.改革开放前,由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数量和款式有限,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现如今,人们的衣着丰富多彩,名牌服装争奇斗艳.服饰已经不仅仅是御寒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表示幸福的一种方式.

2.从“吃饱”到“吃好”.改革开放前,很多人都在温饱线上挣扎,人们对于吃不敢有任何奢求,只要能吃饱就是最大的满足.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菜市场和超市里的各种食品应有尽有,人们不仅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环保,成为人们幸福的体验.

3.从“茅草房”到“别墅楼”.在改革开放前,很多人家住的是茅草房,舒适性差,安全性低.改革开放后,人们的住房条件不断改善,从茅草房到瓦房,从瓦房到别墅.各种各样舒适、环保、节能、美观的住宅楼拔地而起,这些都体现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总之,在历史课堂中渗透“三生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认识到尊重生命,学到生存知识,感受并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让他们健康幸福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罗崇敏生命、生存、生活云南教育出版社2009,8

2.张向葵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

类似论文

语文教学中的“三生教育”

【摘 要】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构建现代教育价值,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乃众望所归,更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 我们。
更新日期:2024-6-7 浏览量:13741 点赞量:4314

历史教学中渗统美德教育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中,深入挖掘历史课程中蕴含的丰富的传统美德教育内容,并积极渗统美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具有。
更新日期:2024-12-24 浏览量:155697 点赞量:33061

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素养教育

摘 要:没有艺术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高等学校需要艺术教育,实施艺术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展对高等教育提出&。
更新日期:2024-1-11 浏览量:19199 点赞量:5436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学生德育教育

【摘 要】高中阶段教育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阶段 随着新课标要求的逐步提升,。
更新日期:2024-6-8 浏览量:14735 点赞量:477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不仅让小学生树立了正确人生观、学会珍爱及善待生命,也让小学生懂得如何生存。
更新日期:2024-6-1 浏览量:14561 点赞量:4942

历史教学中素质与应试教育有效结合

摘 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承担双重任务,在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这些知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
更新日期:2024-4-22 浏览量:59010 点赞量:13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