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不同传播模式的背景比较

【摘 要 】 东方文明所推崇的人际传播与西方文明主导的媒介传播,源于其相异形成背景,主要包括他们不同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规范体系、社会关系和文化内涵等等.

【关 键 词 】 中西比较,人际传播,媒介传播,古代

一、媒介传播与人际传播

1.以媒介传播为主的西方广告传播方式. 媒介传播是 指通过信息传递的组织和机构进行间接传播的方式,受众与所要宣传的对象不进行面对面的接触.世界上最原始的广告出现在上古时代,是古希腊人用黏土、木、石等材料绘制出的标志,目的是起到警示和提醒人们注意的作用.在这之后的古罗马时代,城市的街道两旁就刻满了图画和文字,尽管粗糙不堪但是传达了买卖、表演预告、寻物信息,大概与今日的宣传板相类似.

2.以人际传播为主的东方广告传播方式.人际传播主要是通过面对面、或者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直接达到传播信息的一种传播途径.从当今的中国社会的现状来看,在法律与规范的束缚之外,同样有通过人际传播达到目的的行为,现今东方的广告策划也主要以打动人的感性诉求为主,这些是今承古制的一种表现,可见人际传播在中国社会的影响相当深远.上古时代,东亚文明区就开始了以口述的方式进行农耕信息传递和剩余产品的交换.在黄帝时期,由于小商品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店铺的主人运用口头宣传、沿街叫卖,通过吆喝叫卖和呼喊等利用声音传播,喧嚣街头,这是早期的人际传播.口述方式更进一步表现为实物传播,在日本奈良朝时代设“行商”、平安朝时代设“邸家”、镰仓时代设“座”等,都是其具体表现.

二、两种传播方式的形成

1.东方社会人际传播的必然性.孕育中华文明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处于亚洲大陆东部,具有典型的大陆性特点,与外界断隔沟通.人类发源在土壤肥沃的水源旁边,人类多为群居.长期共同的游牧打猎让人类自然选择而形成了多而密集的原始村落这一简单稳定的社会关系,由于地势起伏、山水相隔,村落之间鲜有交流,只需要在部落内进行直面的行为和口头传递就可以达到传播的目的.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经过了第一次的社会大分工,农业从游牧业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社会规范体系也随之产生,以宗教宪法、典章制度为核心的封建父系制度形成.

政治上的重农抑商压制了自然经济的进步,使工商业对多渠道的传播媒介失去了依赖,反过来传播媒介由于没有工商业的支撑而失去了其存在的经济基础,限制了传播媒介的发展.古代灿烂的四大发明中有造纸术和印刷术,却是英国人最先发明出了报纸这种传播媒介.集权政府用来维护统治的儒家思想,强调礼义、重视人际关系,又通过暴力机关,如“东厂”“西厂”“文字狱”等对人们的思想进行控制,对人们选择并认可人际传播这种方式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民族性格上的含蓄守成,东方人们往往不喜欢直白外露的传播方式,对于主动宣扬的传播,例如俗语中的“王婆卖瓜”,却给出了“自卖自夸”的否定评价.长期积累的人与人的交往与信赖,使东方人更相信商品本身以及商品所累积的信任基础,人们更相信“老字号”、“祖传”等.

客观上的地域特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体系和统治者的束缚、限制,长久以来形成的文化和民族特点最终使人际传播发扬光大.

2.截然相反的媒介传播.西方文明区处于地中海、大西洋地区,海路畅通,由于欧洲大陆地质受冰川作用影响,各地地形差异较大、不同于亚洲大陆的平原辽阔,所生产的农产品以及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产生的手工业品有很大差别,需要各地之间的商品贸易交换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信息、思想的交流,面对面的人际传播已无法满足经济生活的需要,媒介传播逐渐产生.在17世纪初期,已经形成了报纸的雏形“news book”上面载有咖啡、茶、甜点等商品和商店的广告,用来作为传播载体的媒体也越来越丰富.经济发达、长期处于交换社会中的人们思想也更为开阔、活跃,相对于处于静态状态下的自给自足的封建集权社会,西方的各民族更加分散,思想和行为更为动态.也由于相对分散的生活关系,人们之间的感情依赖性不强,更趋于基于媒介基础上的公平平等的交流和交换.与中国社会极大相反的是,商业高度发达的欧洲,从流水线上走下来的商品无法通过人际传播达到销售的目的,广告的媒介传播逐渐成为了西方商品经济的不二选择.

鉴于人际传播的传播基础,其覆盖率和普及度较低,媒介传播作为人际传播的加强版,能够对广告的发展起到更好的作用,与此同时,人际传播的信任基础又是越来越花哨的媒介传播所无法企及的.随着广告传播的发展,现今社会两种传播方式更加趋于相互借鉴和融合,理性和感性的交融、两种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碰撞,会逐渐带来全新体验.


类似论文

博客舆情的群体属性与传播模式

摘 要 :在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深层次的矛盾日益凸现,社会舆情呈现新的发展态势 博客作为网络舆论的重要载体,诸多公共事务通过博。
更新日期:2024-8-24 浏览量:107725 点赞量:23668

微博的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

收稿日期: 20110910 作者简介: 袁立庠(1957),男,安徽宣州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关 键 词 : 微博;传播。
更新日期:2024-11-2 浏览量:19278 点赞量:5435

博物馆藏品U3D虚拟仿真传播模式

摘 要:三维仿真E-Learning,即为在线学习 是指通过公共平台在由通讯技术、人工智能、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所构成的电子环境。
更新日期:2024-8-20 浏览量:107118 点赞量:23513

网络件的成因与传播模式

【摘 要】近年来,网络件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使得各界都对其投以高度关注 本文以对网络件的界定出发,区分了网络件与网络舆论,从现实和理。
更新日期:2024-3-18 浏览量:44307 点赞量:10429

理念到传播模式

2012年11月17日,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与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深入践行“走转改”活动为主题的“。
更新日期:2024-11-23 浏览量:141810 点赞量:29798

法定端午节中看仪式传播模式的变迁

【摘 要 】两千年来的端午节风俗和节日仪式在民间一直延续,但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渐渐从人们生活和观念中淡去,这种古老的仪。
更新日期:2024-2-12 浏览量:33113 点赞量:8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