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的建构:基于传播学的角度

摘 要 :2012年4月10号,一部美国3D版的《泰坦尼克号》又在中国引发了收视狂潮,这只是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外来文化对我国自身文化认同冲击的一个缩影.本文创新性地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重点研究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缺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增强我国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

关 键 词 :文化全球化;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传播学

前言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席卷下,大量的外来文化涌入我国,对我国大学生造成巨大的文化冲击,而这些事件似乎在验证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1]”.而文化认同,尤其是对外来文化价值的认同,足以瓦解一国的政治制度,一民族的凝聚力.因此,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刻不容缓.本文创新性地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对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意识降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传播学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增强我国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文化全球化与民族文化认同

1.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

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文化全球化是指世界上的一切文化以各种方式,在“融合”和“互异”的同时作用下,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

2.文化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

文化全球化同经济全球化一样,是一种世界发展的趋势.文化为经济打头阵,经济为文化发展注入新动力.文化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

3.民族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是一种群体文化认同的感觉,是一种个体被群体的文化影响的感觉.民族文化认同主要是指民族成员对本民族主体文化的归属意识.而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即大学生对于本民族主体文化的归属意识,表现为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内心、道德本性和特殊需要对本民族文化的群体价值进行整合的过程.

二、从传播学5W模式看中国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缺失的原因

美国学者H·拉斯维尔于1948年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论文中首次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并按照一定结构顺序将它们排列,形成了后来人们称之“五W[2]模式”或“拉斯维尔程式”的过程模式.这五个W分别是英语中五个疑问代词的第一个字母,即:Who (谁)Says What (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al (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 (向谁说)With What Effect (有什么效果).即传播者、信息、媒介、接受者、传播效果分析.

(一)传播者:有意识地文化渗透

传播者是传播活动的起点,也是传播活动的中心之一.大众传播中传播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媒介组织. 而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外来文化的传播者主要是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他们的经济文化实力相对较强,向外文化辐射的能力也相对较强.如美国的《功夫熊猫》《泰坦尼克号》等,将美国的文化理念通过影片渗入到大学生的思想之中,造成中国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的缺失. --!>


(二)信息:外来文化真假难辨

传播内容是传播活动的中心.它包括特定内容和传播方式两部分.传播内容是在过程中生产出来的. 信息传播的内容是决定其文化倾向和文化引导方向的最重要问题.在外来文化中,对中国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造成冲击的文化主要有影视文化、饮食文化 --!> 、节日文化 、娱乐文化和服饰文化等.

(三)媒介:媒体导向偏差

传播媒介是传播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传播行为得以实现的物质手段.媒介即或物,存在于事物的运动过程中.传播意义上的媒介是指传播信息符号的物质实体.在中国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缺失的过程中,网络是使用频率最频繁和最有效的传播媒介. 大学生的空闲时间较为充足,对于高科技的掌握能力较强,因此,大学生是网络信息的主要受众,而当前的互联网信息真假难辨,导致大学生接受的信息中充斥着大量的外来文化,削弱了大学生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

(四)接受者:民族信仰体系不完善

接受者又称受众,是主动的信息接收者、信息再加工的传播者和传播活动的反馈源.从受众角度,即大学生的角度分析其民族文化认同感缺失的原因主要有:大学生的信仰体系还未完全形成,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高校民族文化教育的缺失;校园大众文化的兴起与盛行.

(五)传播效果: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缺失

在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和传播受众的影响下,外来文化的传播造成了我国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的缺失.

三、从传播学5W模式构建中国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

(一)传播者:增加民族文化的传播

对外来文化的传播者进行文化控制并不现实,但我们自己也可以成为文化的传播者,尤其是自己民族的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的传播者,从源头加以控制外来不良文化.

(二)信息:增强民族文化认同

在信息传播的内容上,我们要高度重视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传播,而保护和弘扬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中的可创新之处.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等的变化不断使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从而促进了人类的创造力①.因此,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条有效的路径.

(三)媒介:发挥正确导向作用,树立“最美”草根典型

1.媒介平台

2012年1月6日,山西卫视推出了大型真情互动节目——《最美中国人》.这是一档秉承寻们生活中“真善美”的全新节目,为观众提供一个可近可亲可感可学的立体最美人物形象.

2.“最美”草根典型

2011年到2012年,中国社会涌现了一大批最美人物,有“最美妈妈”吴菊萍,有“最教师”张丽莉,更有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采取安全停车措施保住公车上24名乘客生命的“最美司机”吴斌.这些“最美”人物都是出身“草根”的“草根典型”,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共鸣.

(四)接受者:培养“舆论领袖”,引导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

舆论领袖是指能够非正式地影响别人的态度或者一定程度上改变别人行为的个人,是一个告知者、说服者和证实者.与社会正规组织的领导人物不一样,舆论领袖是非正式的领导,给人出谋划策,其影响力常常比大众传媒更大[4].培养“舆论领袖”,可以在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方面发挥重大的作用.

(五)传播效果:促进大学生文化意识的觉醒,增强民族文化认同

六、结语

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探讨了构建我国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问题,创新之处在于:一是探讨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问题;二是此探讨基于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三是本文从传播学的5W模式入手,分别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和传播效果五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缺失的原因,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一定的措施,四是充分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作者文化产业的专业背景,综合运用文化学、传播学和人类学的知识来分析当今的热点问题.

当然,本文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论述还不是很全面等,这是本文需要改进的地方.(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注解

①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本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巴黎,2003 年10 月17 日.

类似论文

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大学生的生涯规划

[摘 要 ]面对金融全球化、一体化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金融大学生应及早做好适合自己的生涯规划,实现个性与职业之间的匹配,自身。
更新日期:2024-12-24 浏览量:157495 点赞量:33962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治现代化建设

【摘 要 】面对全球化进程,中国政治建设也必须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积极进行现代化建设 这就要求我国的政治建设不É。
更新日期:2024-2-25 浏览量:34332 点赞量:8842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供需

摘 要:全球化经济持续发展,中国资本市场日益趋向国际化 资本市场上的各个经济主体的发展带动了其对注册会计师行业。
更新日期:2024-3-5 浏览量:11603 点赞量:4415

全球化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摘 要:全球化浪潮不仅带来了文化的全球化发展趋势,也带来了世界多元文化的相互交流与碰撞、冲突与融合 中国文化。
更新日期:2024-11-1 浏览量:20596 点赞量:6137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动画电影途径探析

[摘 要] 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文化发展的一体化也随即而来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才能使我国的动画。
更新日期:2024-8-24 浏览量:108456 点赞量:24039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大学艺术素质教育

21世纪全球化拉近了国家间的距离,也加剧了知识的竞争和文化的碰撞,更加剧了对教育功能与内涵的反思 当Ò。
更新日期:2024-3-6 浏览量:11726 点赞量:4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