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新模式的

【摘 要】十七届六中全会奏响了建文化强国的最强音,中国传统文化需要传播,更需要传承.本项目依据国际交流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兴趣所在,从而设计一系列极具特色的思想交流、文化体验及游览活动.在此期间,我们希望带其领略中华民族在几千年来的社会发展中积淀的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精神文化财富和物质文化财富,切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精髓.与此同时,亦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意识与修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关 键 词 】中国传统文化 传播 国际交流生 新模式 四个维度

从2008年气势恢宏的北京奥运会,到2010年锐意进取的上海世,中国的整体形象在全世界范围内已俨然大幅提高.除了经济上等硬件实力的突飞猛进,中国的传统文化亦受到空前瞩目.因此,探索一种传播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新模式尤为值得我们思考.对此,我们从不同层面与阶段解读使国际友人体验、认同并融入我国传统文化的新模式,这主要囊括四个阶段:引导-桥梁-启示-延续;同时,我们亦从四个维度去做深层次的拓展,即视觉-行为-共鸣-理念.借助这样纵向与横向的双重模式,我们构建出了极具特色与富有成效的传统文化推广与传承的新模式.

一、引导—视觉:可视的思维

王建伟曾表示:人们在“看”,更是在“思考”,视觉实则是思维的另一种模式.这是指导我们在向国际交流生传播中国传统文化项目中的理论基础,也启发了我们在这该阶段中需努力的方向和达成的效果.

作为践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新模式的第一步,我们希望通过带领这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国际交流生观赏我国历史悠久、极具代表性的建筑,从而感受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其中,七宝古镇则是相当契合我们想法的一种体验形式.在七宝古镇中,沿水酒肆、旧式茶楼、石桥、凉亭、长廊曲径、牌坊、钟楼、碑廊一应俱全,无一不展现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中国特色.而于外国友人而言,这一切的视觉体验是新奇却极富冲击力的,结合我们从文化角度的叙述与解读,不仅向他们呈现了一种画面,一番印象,更触发了一轮思考.

二、桥梁—行为: 实践的传递

在该阶段,我们通过开展各类动手实践活动,让这些交流生们亲身实践,从中体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我们可以请会写书法的同学,一笔一划地带领外国学生感受书法的魅力.简单的讲,书法可以认为是用毛笔蘸墨在宣纸上写汉字的艺术.这种艺术不仅能让国际交流生在挥毫间感受汉字的力量,更能够让他们从中领会“中庸之道”.另外,我们还能根据节日的需要,在端午节教他们如何包粽子,在包粽子期间必定会引起他们对于这项传统习俗的好奇,也由此可以循序渐进地向他们讲述端午节的由来.一边是热火朝天地包着粽子,一边又是津津有味地听着屈原的故事,这样的“动静结合”更能让故事的内涵渗透进留学生的心里,同时体会到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这类“行为的传递”能够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让模仿者在反复体会、自行摸索的过程中接收到更多的讯息,并通过身体力行后的收获更易铭记并留存.

三、启示—共鸣: 人文的感悟

在第三阶段,我们主要是通过一些人文的展览来引起交流生的共鸣.例如在上海城市规划馆,国际交流生在这里能够从这一个小小的展馆之中窥视上海的变化,乃至中国的变化.在那里不仅能回顾远久的过去,还给人们呈现一个快速发展中的上海,这不但体现出了中国的飞速变化、祖国的腾飞之势,更是展现了为之奋斗过的人们一滴滴的血汗.交流生们可以从“城市、人、环境、发展”这四个角度来细细咀嚼这整座城市,从而对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未来有个系统、全面的感知与了解,通过生动的画面、高科技的手段以及最与时俱进的信息,丰富了作为一个外国人脑海中对于我们城市,乃至对中国的单一、片面的了解.要了解一个城市,必定要去当地的博物馆转转,让交流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开阔,在这些带有厚重历史感的事物面前会引起思想的共鸣,从而让他们获得对于中国文化的启示.


四、延续—文化: 观念的养成

就微观层面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中起着统领作用的核心价值观是和谐.而在与国际交流生,尤其是来自欧美文化的友人交流后,亦感受到他们是如何讲求生活的平衡.因此,如何延续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国际友人的文化传播与渗透,于他们而言,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则是文化理念与价值观的养成.然而,考虑到文化并非朝夕之间可以习得,故我们安排了典型代表传统文化理念的活动形式,以期使国际友人感同身受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与价值观.

结 语

传统与新兴,在此项目中恰如其分地融合在了一起,也正是这种融合,给了我们项目的特色一个得以多方面彰显的立足点.作为90后的孩子,新兴一代的骄子,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就与各种新潮文化、外来文化以及网络虚拟文化紧密接触,在这个对传统文化淡漠的时代,年轻一辈对我们祖国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文化瑰宝更是知之甚少.然而,我们清醒认识到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传播中国文化的必要性,毅然扛起被遗忘已久的传统文化的大旗,并承担起文化传播的重要历史担子.

【参考文献】

[1]艾鱼,冯念康. 七宝古镇[J].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

[2]王建伟. 视觉抽象——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J]. 艺术教育,2012(7).

[3]覃立成. 龙舟运动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 科学之友,2011(4).

[4]张隆溪. 文化断裂与文化韧性[J]. 中国图书评论,2009.

类似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的网络传播

摘 要:网络时代,中国传统文化拥有了新的传播方式,也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要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优势,从传统文化数字化资源转化做起,。
更新日期:2024-2-10 浏览量:31029 点赞量:7736

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面对社会多元价值体系的影响和西方文化浪潮的冲击,以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为载体&。
更新日期:2024-6-6 浏览量:15184 点赞量:5070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ALAN CHAN 陈幼坚生于1950年,是香港最著名的设计师之一 他曾赢得本地及海外设计奖项五百多个,被美国GRAPHIS杂志评为。
更新日期:2024-3-23 浏览量:44435 点赞量:10317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博大精深,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延续力,它所体现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仁等‘义R。
更新日期:2024-5-22 浏览量:71535 点赞量:16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