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广播体系中新媒体运作模式传播方式探析

摘 要:在国家应急广播体系架构建立过程中,并行推进传统广播改造与新媒体发展,构筑一个拥有全媒体手段、实现立体化信息传播的集成平台,将有助于加速传统广播的转型和升级,极大提升应急广播的核心竞争力.

关 键 词 :国家应急广播体系 新媒体 平台架构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发生后,芦山地区通信、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芦山县电台被迫中断播出.在国家新闻出版大力支持下,电台搭建的“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以下简称“芦山应急电台”)4月22日在芦山县开播.芦山应急电台由人民广播电台与四川广播电视台、雅安人民广播电台、芦山县广播电视台联合开办,面向芦山当地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定向播出.这是电台国家应急广播在抗灾现场开办定向应急电台的首次尝试.该台全天24小时滚动播出,以新闻播报、专家访谈、记者连线、灾害互助等形式,针对灾区民众及救援人员等群体,进行化、点对点、全方位的实用信息实时播报,播出后迅速成为当地政府的“大喇叭”和百姓的“求助台”,显现出应急广播区别于其他媒体的独特优势和巨大作用.

在芦山应急电台开播过程中,电台积极聚合、运用全媒体资源,通过网络、社区、自媒体等多种手段,采用图文、音视频报道、网络音频直播、社区及自媒体网友互动等模式,多点传播芦山应急电台开播及信息传输全过程,及时传递灾区内外互动信息,引发网友强烈关注.开播仅三天,百度搜索相关消息即达28万条,新浪、腾讯相关微博互动2万余条.全媒体传播效果在国家应急广播首次尝试中得以凸显,这也引发了笔者对国家应急广播体系中新媒体运作模式及传播方式的思考.

一、国家应急广播的新媒体属性及定位

国家应急广播的新媒体属性应围绕应急广播构建,延伸应急广播传播链条,在扩大应急广播传播迅速、覆盖广泛、接收便利等方面优势的同时,弥补广播稍纵即逝、线性传播等不足,承担起信息“中转站”功能,为应急信息二次传播提供渠道,在更大层面上改善信息不对称、舆情负面化走向等问题.除信息传播功能外,国家应急广播的新媒体属性还应包含应急社区平台的架构,建设一个较为完善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体现公众与政府部门互动的应急联动和社会综合服务系统,凸显“大家帮助大家”的网络核心特征,向公众提供动员指挥、协调救援、信息服务、灾害预防的交互性平台及全媒体化呈现.

综合而言,一方面,新媒体要依托国家应急广播体系,既实现覆盖广泛又针对特定地区、特定对象,提供传输快捷、送达准确的信息服务;另一方面,整合现有网络社区资源,形成全新的权威发布和人人互助相结合的网上应急社区,实现应局部之需、解个体之难、答疑解惑、提供救助;普及全民防灾减灾知识教育,增强应急意识,提高应急能力.其定位是“应急广播天然延伸、多元信息整合发布、多种媒体手段有效呈现、应急社区平台全面架构”.

二、国家应急广播的新媒体运作模式

国家应急广播与新媒体充分衔接、全面互动,既要充分满足突发应急事件的需要,也要能够满足日常应急服务的要求.

日常应急服务功能应更多地体现为整合信源,从传输、汇集、整理、存储、发布等多个环节入手,确保第一时间通过互联网、手机等多个终端发布权威信息.根据不同应急种类,收集整理相关政策、法规、案例,形成相应数据库,加强公众应急知识普及教育、从业人员培训、相关理论研究及探索.建立网络应急互动社区,将个体或局部的困难和问题通过新媒体广而告之,将获得的能够提供帮助的信息及时公布,钩织互助网络,形成各地应急部门与网民之间的交流互动平台,达到应急指挥、组织、服务的效果.

突发事件发生后,国家应急广播的新媒体运作模式则转变为准确认定突发事件性质,快速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对接信源网络,从人员组织分工、信息审核发布、页面呈现形式等方面采取必要应急措施,确保应急信息传输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搭建应急社区系统,构架多部门联动、用户与社区交流等平台,形成多部门(包括、交警、消防、急救、防洪、防震、水、电、气、人防、交通、工业生产等)协同联动;实现用户与社区之间交流方式的灵活、多样,帮助用户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体现应急服务、信息交流、公益互助等网络功能.

国家应急广播体系来源于社会现实生活的需求,其作用逐渐日常化,成为公众生活中的陪伴工具.新媒体发展应秉持这一理念,实现常规流程与超常规流程、常态工作与非常态工作相结合,具备在平时信息中捕捉应急信息、分析舆情、为“应大急”做准备的能力.

三、国家应急广播的新媒体呈现内容

按照新媒体内容及职能划分,笔者认为,国家应急广播的新媒体呈现内容应包含十八部分.

1.国家各部委、地方政府应急办、事业单位、协会团体、驻地记者站、军队记者站、其他媒体对自然灾害、社会热点事件、突发公共事件等应急信息的传输、汇集、整理、存储、发布,成为国家各部委、各地应急办等相关部门和网民沟通的桥梁.应急信息及指令包括台风、防汛、森林火灾、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以及安全生产事故、件、交通事故、生物灾害等突发性事件.逐渐建立各地信息报送员或通讯员制度,信息内容须包含事件发生时间、地点、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救援进展等核心信息要素.

2.各地应急事件预警发布.密切注意各类预警信息和气象、水文、地震等部门对当地灾害情况的预报,接收各地应急办传送的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等应急信息;收到灾害预报时,及时做好预防发布准备工作,快速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3.应急类知识普及和公共安全应对方案.多媒体、多终端向公众普及应急类知识.应急预案启动前,根据突发事件的实际情况,做好应急处置准备;突发事件发生后,准确认定突发事件性质,公布事件等级,采取必要应急措施,控制网络舆情,防止事态扩大. 4.公益服务类信息发布及整合.运用新媒体的独特优势,发布公益慈善类、应急服务性的信息内容,例如在线求助、应急手册、应急等,形成网络应急信息服务平台.

5.专家权威发布及释疑类信息呈现.建立国家应急广播新媒体分类专家库,主要包括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公共卫生事件类、社会安全事件类、心理干预类、综合管理类等方面的专家.他们对相关领域要具备丰富的经验或理论造诣,在对应急广播新媒体运作过程存在问题进行理论指导的同时,可以在专业领域向公众适时解疑释惑.


6.不同应急种类的交互类模拟现场体验.针对各地发生的应急类事件,综合运用图片、文字、视频、Flash动画等方式,进行应急现场模拟双向互动体验,更直观、真切地为网民演示各种应急措施,用更加轻松的方式提醒公众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如何有序应对.

7.应急类政策、法规的收集、整理.对目前我国各部委、各地方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应急政策法规进行分类、梳理,形成系统化的政策法规素材库,供公众随时浏览、查阅.

8.应急类预案、案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通过各类应急预案、案例的收集、整理及发布,形成应急类预案、案例素材库,提醒公众正确应对突发事件以及突发事件处理不当产生的不良影响;对相关部门处置突发事件也具有较强的实际借鉴意义.

9.应急类机构及部门的收集及整合发布.建立国家各部委、各地应急办等相关部门信息库,内容包括基本情况介绍、应急服务项目、紧急联系人等相关信息,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快速通道.

10.建立网络应急互动社区.建设一个完善的、适合我国国情和体现公众、政府部门互动的应急联动和社会综合服务系统,凸显“大家帮助大家”的网络核心特征,帮助公众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作出正确反应,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向公众提供动员指挥、协调救援、信息服务、灾害预防的交互性平台及全媒体化呈现.

11.博客、论坛产品的呈现.在发布常规信息、服务网民之外,博客、论坛是网民经常使用和发声的平台,在对博客、论坛加强舆论调控的同时,要把对应急事件稳妥处理的情况及时传递给网民.

12.手机客户端及PDA移动客户端产品的应用.目前手机等移动客户端是新媒体输出的重要出口,充分发挥多种渠道优势,多渠道、最大化地传送应急信息、应急服务.

13.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产品的应用.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产业正在兴起,国家应急广播新媒体应抓住文化体制改革的历史机遇,遵循市场要求,快速推进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IPTV内容服务、有声读物、数字出版等业务的发展.根据用户需求,逐步尝试在应急信息传送领域开拓业务.

14.应急类信息舆情研判、受众分析.对突发性事件信息进行抽取,据此进行风险分析,把分析结果直观展现在决策者面前作为预测预警或事件处置的依据,逐步实现各类突发性事件的信息监测与风险分析结果的汇集.通过供给管理者一个管理用户的平台,可以查看用户实名信息、所处位置、状态信息等.管理员通过后台对系统会员的信息进行管理、量化统计和情报分析,建立规范统一的用户管理体系;对会员用户在所有协作应用系统中的操作进行记录,并根据记录的信息对会员的行为进行分析,更加深入地挖掘用户的潜在想法,为会员提供更好的服务,使新媒体更具有竞争力.

15.国家应急广播理论研究及探索.积极开展应急广播与新媒体发展研究探索,分析如何运用“平战结合”模式,平时抓相关部门有效衔接、公共突发事件监测、应急预案制订、应急政策法规与案例库建设、应急专家库建设、应急演练、应急教育、防范减灾;突发事件发生时,动员各方力量,组织应急反应,采取必要应急措施.

16.应急培训机构及培训计划.运用新媒体的独特传播优势,在积累应急广播专家库、案例库、政策法规库等过程中,加强比较研究,召开学术研讨会,针对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公共卫生事件类、社会安全事件类、心理干预类、综合管理类等不同类别事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面向广大公众以及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

17.应急志愿者招募及互动平台.以现有全国高校广播节目联盟等为基础,运用强大的网络号召力,建立应急志愿者库,长期组织线上线下活动,宣传公益互助,弘扬社会正气,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传递爱和真情.

18.各类应急产品的设计、制作、包装及推广.针对应急事件、应急服务、应急预案等不同类型信息,从用户角度出发,通过文字、图片、音视频、动画等多种方式,设计制作多样化线上线下产品,带来全新全媒体视听体验,并向多个终端加强推广,提升多媒介传播效果.

四、国家应急广播新媒体内容的呈现方式

新媒体内容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按照国家应急广播属性及特征,笔者认为,国家应急广播的新媒体内容应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呈现.

1.图片.建立应急事件图片库.图片库本着稳定、方便、快捷等原则,集中解决多种环境下的传输问题,确保异地上传、下载、发布应急事件组图,并能轻松高效地编辑、整合、搜索、共享应急图片资源.利用现有国家各部委、地方政府应急办、事业单位、协会团体、驻地记者站、军队记者站、其他媒体等资源积累并发布图片新闻、信息、资料,同时加强与国际、国内知名图片社(公司)及通讯社的合作,以图片资源购买、互换等模式,在应急事件发生时,及时有效地将应急图片信息传递给网民.

2.文字.文字内容应与国家应急广播整体体系规划多触角紧密配合,发挥新媒体独家快速报道与追踪报道优势,加强对国家应急广播的文字实时呈现,特别是在“战时”,要把应急广播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二次加工,转化为文字信息,快速实现网络碎片化传播.此外,做好应急事件报道,要提前策划准备,制作出精品专题,发挥权威媒体舆论引导作用.

3.音频.充分挖掘国家应急广播核心资源优势,将音频按主题进行剪辑、处理,配合文字、图片等多种网络呈现形式,加强对现有品牌栏目音频资源的集纳,并在多种移动终端呈现,供下载、点听,实现音频素材的重复性收听利用.

4.视频.国家应急广播应与国家各部委、地方政府应急办、事业单位、协会团体等相关部门及电视媒体合作,建立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视频资料库,以交流互动为突出特点.平时以科教、应急节目为主要类型;战时启动独家视频制作机制,加强各方权威信息视频播报呈现,并配合应急事件话题,有针对性采访相关专家,解疑释惑、引导舆论,更好满足网民需求.

5.Flash动画.将应急指南、服务类信息进行情景模拟,以动漫形象、动漫场景展现应急事件,传授应急知识.模拟包括地震、高温、台风、洪灾、暴雨、火灾、煤气中毒、饮用水污染、交通事故、电气水事故等突发场景,使用户在简便操作中体会和学习处在相关情况下该如何应对.用户在游戏体验当中学习应急知识,一改过往说教式的刚性宣传手法,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更符合青年网民的兴趣,传播效果直观、有效.对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人民广播电台国家应急广播中心)

(本文编辑:刘园丁)

类似论文

新媒体与科普传播

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 “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
更新日期:2024-10-13 浏览量:128604 点赞量:27212

新媒体互动装置艺术特质探析

摘 要:文章详细的分析了新媒体互动装置艺术的特质,其新媒体互动装置多种媒介应用的沉浸体验的艺术特点、。
更新日期:2024-10-12 浏览量:130486 点赞量:28187

比较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政治传播

【摘 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媒体在推进政治传播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主要媒。
更新日期:2024-5-20 浏览量:70680 点赞量:16243

新媒体与政治传播关系

在政治媒体化时代,西方媒体政治表达的传播学机理表现为政治意志、媒体意志以及公众意志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
更新日期:2024-2-28 浏览量:32805 点赞量:7965

新媒体舆的传播

【锐研究】 新媒体的发展开创了自媒体的“我”时代,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广泛性和自由性,极大地释放了人们对信息生产、传。
更新日期:2024-8-22 浏览量:104756 点赞量:22259

新媒体时代广播与网络融合之传播

美国传播学者沃纳•,赛佛林和小詹姆斯•,坦卡德在其合著的《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一文中说道:“。
更新日期:2024-12-27 浏览量:157572 点赞量:3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