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经营理念的高校财务管理

我国学校经营的理论研究发展缓慢、薄弱、滞后,很少对高校财务经营模式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归纳与演绎结合,实证和行动研究共用的方法系统探究.为了使高校财务管理模式步入良性有序的发展轨道,就必须在总结高校原有财务管理模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高校的发展战略目标,按照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模式,依据高校经营理念,对现行的“统一领导、集中或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全面地、科学地改造与完善,构建了一套在正确处理集权和分权的经营理念下的“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以资金动态集中控制为手段、以信息一体化为平台、以财务绩效评价分析为保障”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独立核算”财务管理新模式.

一、河北省某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现状

(一)财务管理体制方面 该校实行的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学校集中财力统一管理保证了财务方针、政策、制度的一致性,有利于理顺各种财务关系、优化资源配置,保证学校各项财经政策深入贯彻落实,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全局性和高效性.实行“分级管理”对二级单位实行经费项目包干,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扩大院系自主权,调动院系的积极性.

(二)预算管理方面 基数加增长编制方法是在编制本年的预算时以上年的支出为基数,这种编制方法固化了资金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格局,制约了经济结构和事业发展布局的调整,导致核定的支出指标与实际情况差距较大,从而导致预算执行中报告不断,各业务部门都忙于指标的追加,不管本部门能花多少钱也不管学校有多少钱,而财务处则忙于搞平衡,资金一拨了事,不愿意也无能力跟踪监督.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学校一方面财力高度紧张,另一方面却存在资金严重浪费的状况.

(三)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主要包括:(1)预算用基数加增长的编制方法,方法落后.“分级管理”对二级单位实行经费项目包干,各项目之间经费不得挪用,在权利分配上限制太多.(2)财务管理基本上处于单纯的数据核算职能上,其宏观调控,参与决策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对资金没有做到动态监控,同时也缺乏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平台.(3)财务管理未能完全纳入法律轨道,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我行我素,在某些环节上存在着权责不清、管理混乱的现象.如科研创收、办校外班等收入未按规定上交学校,造成资金外流;用科研经费购置个人消费品及个人生活开支;为索取回扣,购买假冒伪劣设备物资;利用职务之便要钱财;用学校的名义、设备、水电为个人谋取私利等.(4)财务管理机构和组织还不够合理和健全.部门之间、人员之间的责任和权限的有关规定还不够明确.这样就容易出现管理的重叠、漏洞和混乱.(5)某些会计人员素质较差,对违犯财经纪律的现象不能进行有效的抵制.(6)学校的经济监督部门的审计监督作用得不到重视. (7)财务分析没有开展,对财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还远没有到位.

二、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一)负债比 负债比是年末累计外债额占年末余额的比重.二者之间的比率关系反映了学校储备对外债的承受程度.负债比越高,财务风险越大.高校是社会公益事业单位,尽管其在发展过程中为实现办学目的可能要运用举债手段来筹集资金,但不能把学校的财务状况长期置于“负债经营”的状态之中.因此,负债比应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预警临界比率为0.1.

负债比等于年末累计外债额/年末余额

年末余额等于库存+银行存款+短期债权投资+其他货币资金

该校的负债比为19.23.之所以负债比这么高,是由于该校投资建设新校区贷款1亿的缘故,根据该校建设新校区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可在5年内收回,剔除这一因素,该校的外债为2.5亿,说明该校的财务日常运行状况非常不好,需要借用外债度日.

(二)净额增长率 的流动性最强,具有广泛的支付能力.它是学校财务活动和各项事业建设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为保证学校教育事业建设的持续发展,保持一定的增长率是必要的.净额增长率指标,直接体现了学校可支配和周转的财力状况,反映了学校事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该比率越高,说明财务调控能力和对债务的支付能力越强.预警临界比率为0.1.

净额增长率等于(年末净额-年初净额)/年初净额×100%

净额等于库存+银行存款+短期证券投资+其他货币资金-外债额

该校的净额增长率为3.51%.造成增长低的原因是该校在2008年把14000万元银行存款投入了新校区建设,即这14000万元银行存款已转化为固定资产.虽然同时2008年该校新增借贷款项1亿元.尽管这会影响当年对债务的支付能力和学校将来的偿债能力,但从综合和长远的角度考虑,该校的综合实力得到了加强.

(三)垫付资金增减率 垫付资金数额的多少,反映学校资金使用效益和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由于垫付资金直接影响到学校事业资金的周转能力,所以,减少垫付资金的占用成为考核财务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垫付资金增减越低,说明资金的运用能力越强,相应地可供支配的周转资金越多.垫付资金增减率越高,可供支配的周转资金越少,学校的支付能力越低.预警临界比率为0,负增长为理想状态.

垫付资金增减率等于(年末垫付资金额-年初垫付资金额)/年初垫付资金额×100%

垫付资金等于应收票据+应收及暂付款+借出款

该校的垫付资金增减率为15%.造成该项指标如此高的原因为该校年末垫付资金中,含有0.6亿新校区建设的暂付款.此外,还应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定期对学校的办学效益进行评价,以保证财务分析的透明度,使学校的预测、决策工作顺利进行.通过对教育部网页公布的统计数据分析计算,可以得出综合评价模型各项指标的全国平均值,即社会标准,进而可利用该标准对该校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如下表1所示.

通过表1可以看出,反映财务实力指标得分率83.93%,反映财务运行绩效指标得分率95.52%,财务发展潜力指标得分率只有34%.尽管该校的财务运行绩效已超出了全国平均水平,但该校总的发展潜力确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拨款比例低,收入来源少.由于大部分扩招生不享受国家拨款待遇,使该校的国家拨款占总经费收入的比例过低,而且该校没有捐款及赞助收入,这就直接影响了生均总经费收入项指标的得分.(2)合并校因素.该学校在合校以后虽然总体财务实力有所增强,但是合并校本身就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合校后又需要建设新校区和学生宿舍等,资金缺口很大;此外合并前各学校的财务情况和管理模式并不相同,合并后的整合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几所合并高校的财务风险普遍很高.所以发展潜力中多项指标偏低,财务状况不佳.资产负债率很高,且支出增长过快,垫付资金增长率远超社会评价水平,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均用于学校扩建征地、兴建学生公寓等.(3)商业贷款.近年来高校为了加快发展,采用向商业银行贷款的方式筹集资金.有些学校贷款论证不充分,如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是否有用款计划、有还款能力等,盲目贷款,贷款数额超出了学校能够承担的限度,利息成为新的负担,造成了恶性循环.

可见,该校超越现有财力支持,实现超常规发展,是造成财务风险扩大的主要原因.该校首先应加强财务管理,特别是预算管理,落实经济责任制,使学校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避免赤字预算和盲目贷款,这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此外对学校的贷款项目财务部门应严格把关,认真审查,谨慎论证,切实落实,切勿使为加快学校发展而申请的贷款变成沉重的包袱.


三、高校财务管理组织结构分析与优化

(一)组织结构现状分析 建立健全合理的、有效运转的内部财务组织机构,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确保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发挥作用的基础.该校的最高财经管理机构是校党委会,财务处作为学校一级财务管理机构,负责学校内部的一切经济活动,财务处内设核算中心和管理中心,组织结构虽有形式上设置,但管理中心没有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是实质上的“重核算、轻管理”的模式,其后勤、校办产业等基层财务核算机构分别由不同的领导负责人分管,各部门自成体系、各自为政,形成学校财务管理不合理分割,学校一级财务管理机构很难对各基层财务机构的经济业务实施统一管理和领导,内部财务控制制度难以发挥作用.另外,校财务机构的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当,业务交叉过杂,会计人员过多,职责不明;会计的事前审核、事中复核和事后监督没有真正落实.

(二)组织结构优化 具体表现在:(1)组成学校财经管理委员会,由校长任主任,总会计师任副主任,并由财务、监审、人事、教务、科研、后勤、基建和校办产业等各部门的负责人及聘请有关经济专家任委员,学校重大经济决策,如财经方针政策、基建项目投资、购置大型设备、教职工的福利及酬金的发放等,由该委员会集体决定.同时,充分发挥和健全财务管理中心的作用和功能,使财务管理中心真正做到负责日常工作和学校经济政策、规章制度的制订以及二级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和全校会计人员的管理.(2)实行会计委派制,各二级核算单位的财务人员和会计人员由财务处任命和考核,实行一元化管理,以保证学校的财经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得到正确的贯彻执行,为学校提供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堵塞会计管理的漏洞,使学校财务的“统一领导”真正落到实处.(3)合理设置岗位,根据业务的繁简轻重和各项业务之间的有机联系来决定人员的分工与协作,实行岗位责任制,作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同时,应当建立内部稽核制度,使岗位之间、人员之间能达到互相牵制的目的.


(三)分级财务管理模式优化 具体表现在:

(1)抓好预算管理.用全面预算管理的方法落实学校的综合财务预算,建立约束机制.预算管理是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各项财务活动的依据.要树立财务“大收支”概念,编制年度综合财务预算,应参考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根据预算年度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与财力可能,以及年度收支增减因素,把整个财务收支活动都纳入年度收支计划,进行资金的全面运筹和控制.加强财务的收支计划性、统一性和完整性,实现校财务全部资金的统一管理和综合平衡.要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不搞赤字预算.收入预算要积极稳妥,支出预算要统筹兼顾,符合实际保证重点.从学校的现状看,教学、科研、后勤构成学校内部的经济活动的整体,但在财务管理上又各有特点.只有区分不同情况,采取分类管理的办法,才能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这就既要考虑学校事业发展和建设的需要,保证重点项目的完成,又要少花钱,多办事,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勤俭节约,保证人员经费和教学科研经费的正常运转.根据“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新的预算管理原则,实行总量限额静态控制、动态管理.

(2)建立动态控制财务管理的信息一体化平台.利用现代先进的网络技术和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组成网络,搭建高校财务工作的技术支撑平台,保证高校财务从管理到业务上的流程通畅.高校要设置部门经费指标控制账,在正常进行会计核算业务的同时,记录各部门的收入支出情况,以全面掌握各部门的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年度费用指标不得突破.对年初没有预算的项目不得安排支出,临时性非开支不可的专项,要在解决资金来源的情况下,经财经管理委员会统一研究和审批.在使资金做到优化配置的情况下,大力挖掘资金的潜力,提高切块资金的使用效益.高校可以利用现有的高校信息系统和网络资源,构建基于互联网的高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为加强对分级财务的监管提供平台,实现一级财务与二级财务的数据共享.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在经济业务发生进行会计处理的同时,将信息集成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对外公布使用者可以随时到财务网查询所需要的信息.领导层也可以根据最新的财务信息进行预测分析,进而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而且使用者通过网络进入高校在线访问,直接调阅公开的会计信息,实现瞬间沟通,使高校的会计系统由封闭型走向开放型.

(3)加强内部审计,强化监督约束手段.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高等学校的经济工作日趋复杂,社会上不正当的经济活动行为也会渗透到学校内部,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各级经济责任制,加强财务、审计监督,建立离任审计制度,追究违法违纪者责任.重大决策集体讨论,以确保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结论

结合学校财务管理的现状对财务管理模式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进行的实证分析,对症下药,找出了该高校财务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达到了有效提高该高校财务管理的水平的目的.该实证分析进一步证明,基于经营理念的高校财务分级管理新模式的构建,将创建校园信息一体化、财务绩效评价分析引入到高校分级财务管理模式中,为此模式提供了更为广泛和务实的应用空间,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类似论文

高校财务管理国际比较

一、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发展及现状 (一)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发展过程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经历了由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向现代财务管理模式转。
更新日期:2024-5-7 浏览量:11824 点赞量:3719

高校财务管理系统需求

摘 要: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深入,国内高校为了适应社会与技术的发展,财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有了十。
更新日期:2024-5-10 浏览量:67428 点赞量:14989

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与建议

摘 要:“十二五”期间,我国高校的办学规模和教学质量将进一步提高,在高校发展中具有重要职能的。
更新日期:2024-6-28 浏览量:82675 点赞量:18306

如何建立良好的高校财务管理机制

【摘 要 】高校财务管理是高校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高校的生存和发展 本文从创新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内容。
更新日期:2024-3-12 浏览量:44941 点赞量:10973

高校财务管理手段在高校管理中的运用

摘 要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高校的长远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本文首先概述了强化高。
更新日期:2024-6-25 浏览量:84196 点赞量:19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