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程专业产学结合“3+1”培养应用型人才

[摘 要 ]本文在讨论制药工程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进行了产学结合“3+1”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研究,确定了该方案的课程体系,并进行了实践,效果较好.

[关 键 词 ]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4(b)―114―03

2007年底,我国高等教育在校学生规模超过了2 700万人,居世界第1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23%.2003年全国设有制药工程专业的学校共有98所.到2006年底已经发展为154所.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打下了基础.同时我们也看到,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已达559万,2009年将增加到610万,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将与日俱增.尤其是独立学院,办学时间不长,与有多年史的院校相比,办学条件也有一定的差距.这些差距使独立学院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大.因此,独立学院必须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自身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基础,采用较灵活的办学模式,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1 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层次和我院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应用型创新人才由低到高可分为操作性、技能性、设计性和理论性4种,这4种人才应呈金字塔分布.这一分布的合理性已经被发达国家的经济腾飞所证明.目前,在我国大学本科生人数急剧增加的同时,硕士和博士生人数也在快速递增,截至到2006年3月,在校硕士生人数已经超过100万,在校博士生人数也达到了12.5万,比1978~1999年20年间的总和还多25.5万人,加上教育部属重点院校每年的本科毕业生,已经能够满足我国对理论性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由此可见,独立学院培养的学生层次应定位在技能和设计性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上.

对武汉市制药企业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主要是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员、药品市场营销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和研发人员.根据调查结果和全国高校毕业生的统计数据,我系制药工程专业的定位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并将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瞄准在制药企业.随后,我们又调查了制药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概括起来,他们的要求主要有如下几点:①业务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②爱岗敬业,愿意从基层做起;③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有一定的组织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④自信.诚信,懂礼仪.根据以上定位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制定了我系制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制药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创新精神.能够在医药、农药、精细化工和生物化工等行业从事生产、研发、分析检测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从2008年我系第一批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这一培养目标是合适的.

2 产学结合“3+1”培养应用型人才

2004年我国政府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无疑,培养合格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不同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有所不同,但从目前来看,培养模式区别不大,这有可能导致我国合格工程师短缺,并成为约束我国自主创新的瓶颈.在瑞士洛桑学院发表的2000年度《国际竞争力报告》中,我国“合格工程师的可获得程度”指标被排在倒数第一,也说明培养模式应该随人才层次而有所不同.

根据我系制药工程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从2006年起,我们先后对2004、2005级本科专业实施了产学结合“3+1”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探索和和实践.所谓“3+1”,即利用3年时间在学校学习政治、外语、计算机、数理化基础和制药工程专业基础,用1年的时间在工厂和研究所实习和做毕业设计(论文).采用这种培养模式,使实践教学的学时数达到了36.5%.“3+1”模式的课程体系主要有以下模块:


该文地址 {$getarticleurl}

2.1 理论课程体系

采用“3+1”的教学模式.实践时间较长,建立相应的理论课程体系.是实施“3+1”办学,保证学生有较宽厚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关键.课程体系不仅要“从宏观上把握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而且还要考虑因材施教.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共性和个性发展的空间.在制定课程体系时,我们主要参照了高等学校制药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规范(讨论稿)、我系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及学院关于本科专业学时和学分数的上限规定.理论课程体系有以下主要模块:

2.1.1 人文素质类课程.此类课程除政治理论、体育和军事理论等必修课程外.还开设了“诗歌欣赏”、“戏曲欣赏”、“公关与礼仪”和“桥牌”等人文艺术选修课程,共9学分,144学时,旨在提高学生文化科学素养和陶冶学生情操.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学习人文科学有利于开拓视野,超越传统规范,增加想象力,培养交融互补的综合思维.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就对历史、音乐、绘画和诗词都很有兴趣.

2.1.2 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外语、应用文写作和计算机等公共基础课程;四大化学,电子电工、化工制图、化工原理、生物化学、药物合成反应和中药学等专业基础课程;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化学、制药工艺学、制剂工程、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等专业课程.共56学分,896学时.

以上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包括了制药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规定的制药工程专业的9门核心课程,共31学分,约500学时.

2.1.3 专业选修和专业方向选修课程,为了实施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较好的发展,开设了药用高分子材料、生物药剂学、药物分析和波谱分析等11门专业选修课程,每名学生选修的学分数不得少于17.5学分.我系制药工程专业目前暂设有两个专业方向,一是中药方向,二是市场营销方向,每个方向又开设了8学分的选修课程,还规定学生选修本专业方向课程不得少于4学分,选修其他专业方向的课程不得少于2学分,从课程设置上保证了学生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2.2 实践课程体系

实践课程体系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校内实践课程,二是校外生产实习,三是毕业设计(论文),根据校外实习基地的情况,毕业设计(论文)可以在校内完成,也可以做校外实习基地的课题,由基地技术人员和学校老师共同指导完成.

2.2.1 校内实践课程制药工程专业是由多学科相互渗透和交叉形成的工程技术专业,是实验学科.因此实验教学是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内实习课程主要有四大化学实验、化工原理实验、制剂实验和制药工程实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制药工艺设计、化工仿真实习和金工实习,等,共23学分(金工实习、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制药工艺设计和化工仿真实习等四门课程每周计1学分).除了开设基础实验外,还能够开出一定数量的设计实验和综合实验,并将
实验室对学生开放.例如,合成水杨酸,由学生自己查阅文献,确定合成路线,拟定实验步骤,搭建实验装置,完成合成任务后,再进行分离提纯,分析检测并计算原料转化率和主产物的收率,使学生受到了较好的综合训练.将实验室对学生开放,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2.2 校外生产实习最近,在第三届全国大学化学化工课程报告论坛上,不少高校老师呼吁国家和教育部门应采取相关措施,方便高校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解决实习难的问题.以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还有专家指出,现在的工程教育与工程渐行渐远,不利于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专家们关注的这些问题的确是我国工程教育中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

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搞好生产实习,是使工程教育渐行渐近的关键之一.为了解决实习难的问题,我们在省内选择了几家经济效益较好,技术力量较强,产品类型较多,有利于巩固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企业,经过多次沟通和协商,建立了7家稳定的实习基地,签定了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公司实习基地合同,并与这些单位一起申请并获准了湖北省教改项目“制药工程专业产学结合“3+1”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研究和实践(20060393),基本上保证了学生的实习.我们还先后与省内外20多家企业建立了较广泛的联系,使这些企业也成为了我们的实习基地.有些基地不仅能够接收学生实习,而且还免费给学生提供食宿和一定的补贴.同时,这些基地也是我系毕业生的协议就业单位,每年都有部分毕业生在这些单位工作.

为了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得到较大的提高,我们聘请了工厂有经验、责任心强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教师.制定了实习管理规范,保证了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这些规范主要有:实习大纲、实习指导书、实习指导教师守则、实习学生守则和生产实习考核办法等.同时,学生在实习期间,每天要撰写实习日志.学生轮岗时,必须提交岗位实习报告,经教师和带队教师审查认可后方可进行.实习结束时,还要进行考试.实习成绩等于岗位技能+考试成绩+实习结束时厂方的综合测评+实习日志,公式右边前两项的权重均为0.3,后两者均为0.2.

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是使工程教育渐行渐近的重要保证,我们对指导生产实习的教师也提出了严格要求,指导教师也要和学生一样,到车间轮岗,熟悉各个产品的生产工艺,参加工厂的工艺革新,并与工厂技术人员和工人一起共同指导学生实习.因此,通过实习,增加了教师的工程背景,促进了理论课程的教学.并较好地实现了厂校互利双赢.

2.2.3 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离校前进行的又一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我们将毕业设计和生产实习安排在同一年进行,其好处是有利于厂校协作,有利于弥补学校资源不足.我系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根据工厂或科研单位的需要由指导教师和工厂技术人员共同拟定课题完成的.武汉市某研究所的中试基地是我系的实习基地之一,2004级几个学生前半年在该基地实习,后半年做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是工厂的科研课题,在学校聘请的基地教师和学校老师共同指导下,学生在进行文献查阅和对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后,很快就合成出了目的化合物.产率达到了专利文献报道的最好水平,其中一名学生的论文被评为学院的优秀毕业论文.

3 实践效果

“3+1”课程体系的特点是既注重基础理论教学,尽量做到厚基础,宽口径,又要培养过硬的实践本领,满足企业对技能性和设计性应用型人才的要求.2004和2005级本科生的实践结果表明,“3+1”办学是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较好的模式.

3.1 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尽管我系的定位是面向基层,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但实施了“3+1”课程体系后,巩固和加强了学生的基础理论.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2004级有一名学生获得了我院唯一的一名省级三好学生和国家奖学金资助:外语四级通过率为70%,六级通过率为15.2%;计算机二、通过率为28.3%,在全院2004级中排名第一;我系2008届(首届)毕业生共46人,考取硕士研究生6人,其中,重点大学2人,二类学校4人.2006级学生参加2008年湖北省化学竞赛,获一等奖1人,三等奖2人.

3.2 提高了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由于从实验室到工业生产的工程转化难度较大,科研趋向基础研究,软课题增多,实验课题减少,导致了有些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下降,使工程教育与工程渐行渐远.“3+1”办学,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青年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参加工厂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既加强了对学生的生产实习管理,有利于提高实习质量,又提高了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在某研究所中试基地指导2005级学生实习的一位带队老师说,将实验室小试数据放大到中间试验.尽管是间歇操作,但由于有时传热和传质等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使中试时的反应时间、反应转化率和产物收率等也与小试有所不同,有时甚至一个简单的过滤操作,可能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通过和工厂技术人员一起解决中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了我的工程实践能力.

3.3 提高了就业率

我系2008届本科毕业生共有46名学生,就业36人,考取硕士研究生6人,只有4人暂没有就业(统计截至时间为2008年6月底).如果将考研也算在就业内,就业率达91.3%,是我院就业率较高的系之一.从职业看,在36名就业毕业生中,制药企业的基层技术人员5人,药品营销人员4人,管理人员5人,开发研究人员6人,其他行业16人,与我们确定的培养目标基本一致.

类似论文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3+1”培养模式

摘 要:通过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科特色的研究,探讨了“3+1”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
更新日期:2024-6-11 浏览量:81805 点赞量:18483

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产学合作教育

【摘 要】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性较强,产学合作教育的开展有利于此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在建筑工程技术。
更新日期:2024-5-26 浏览量:72461 点赞量:16914

制药工程专业毕业(文)设计的教学内容方法

[摘 要]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是该专业教学效果的瓶颈,笔者从理念创新、设计创新、方法创新三个方面,对该专业。
更新日期:2024-8-21 浏览量:109136 点赞量:24481

中药制药工程专业建设特色与思路

培养具有中药制药工程理论研究与实践领域急需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是我国实现现代中药产业化目标的基础,也是提高全。
更新日期:2024-9-21 浏览量:120027 点赞量:26277

制药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

摘 要论述高校制药工程专业校外实习的重要性,以南阳师范学院为例,介绍制药工程专业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方面的一些有益探索与实。
更新日期:2024-9-27 浏览量:120627 点赞量:26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