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业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

【摘 要】本文针对农业工程本科人才培养在教育大众化的冲击下所面临的挑战和突显出来的问题,探讨了新时期下农业工程类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校企合作、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模式,为21世纪纪农业工程类本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关 键 词 】农业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新时期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学校农业工程教育,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片面强调专业教育,对综合素质的教育重视不够,培养的学生知识面较窄,对社会工作适应能力较差,缺乏创新意识.

国家在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宽口径,厚基础,强素质,重应用的要求.基础教学是厚基础的一个重要环节,多学科交义的课程体系,可以向学生传授先进的多学科知识,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要强化工程技术基础实践训练环节,提高其工程素质,强化面向现代科技的工程教育环节.

面对新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确立适应21世纪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对高级农业工程技术人才要求的培养目标,构建和优化农业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和更新教学内容等一系列问题,成为教学管理人员急需认真探讨和深刻思考的问题.

1.农业工程教育所收到的冲击

由于农业现代化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以及农业工程科学本身的多元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农业工程教育还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需要对现行的农业工程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深化.农业工程类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究其根源,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结果.

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马丁特罗提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就是入学人中达到适龄人口的15%-50%,即标志着这个国家高等教育从英才型进人大众型.特罗认为,进入此阶段后,高等教育不仅在数量上比英才高等教育阶段有所发展,而且在高等教育的观念、教学内容与形式等方而,都发生质的变化.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13.2%,在英才教育阶段,基本处于向大众教育的过渡转变时期.

正是由于处在高等教育从英才型向大众型转变的时期,所以让高等教育特别是农业工程教育变得异常不适应.培养适应新形势的农业工程科技人才,而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2.人才培养模式

2.1 校企合作

世界一流大学具备的条件是实力强大、对社会做出卓越贡献,因而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在学校诸多方而的工作中,校企合作与实力强大、卓越贡献所涉及的工作均有很密切的关系.农业工程类本科教育作为一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科,更应该十分注重校企合作,力争建立起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体系.


引入企业的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培养体系,使学校、学生、企业三位一体培养学生.当然,对于实践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不可能全部依托企业,企业只是作为一方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到引入企业后的教育体系更加丰满和完善.学生的整个教学活动中贯穿了实践环节,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这恰恰是新形势下对农业工程类本科人才最需要具备和市场最看好的.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可以体现出宽口径复合型人才的素质,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1)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校企合作模式的培养体系下,学生的实践活动多,时间较长.这种实习是直接接触生产,能更好地巩固和应用学生所学的知识.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学生能结合生产实际,防止了空对空的作法;学生了解了企业和本行业的情况,建立了一定的往来关系,便于毕业后很快适应工作;学生熟悉了本行业的运作模式,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础,毕业后很快进入角色;在教师指导下,可能为用人单位解决一些实际工程问题,创造社会和经济效益.

2)把论文写在产品上.在校企合作模式的培养体系下,学校与企业的关系密切,学生可以较方便地进入企业参观、实习,企业也常常提出技术问题要求学校帮助解决,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学校把企业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分解为若干小问题,由高年级学生分组当毕业论文(设计)完成.这样,学生可以在而向实际的科研和开发工作中得到锻炼和培养,把论文直接写在产品或科技成果上.这对学生将来走入社会是受益匪浅的.

2.2 一体化教学体系

借鉴美国高等农业教育的经验,除了强调学生的基本素质之外,使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贯穿教学全过程.人文社会科学教学在农业工程类本科教育中一直以来是被比较忽视的,直到近年来才被提出.注重人文社会科学教学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科学素质,从另一个方而加强了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学校和企业分别主要承担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任务,并辅助对方做好另一方而的教学.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突出培养目标,注重素质教育,通过对课程的整合、内容的调整、辅修的拓宽、整体优化的方式,,为学生今后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主动创新教学模式

高等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仍然缺乏教学方法的创新.传统的教学实践,在“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的观念支配下,过多地强调学生概括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习过程的系统和完整,忽视学生具体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受到束缚.中国高校需要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对中国大学生来说,从“找饭碗”到“造饭碗”这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具有重大意义的划时代转变.

1)老师要教的主动.首先,教师充分认识教学创新的目的与意义.要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使学生对教学过程享有较为充分的“参与权”和“选择权”,既要使学生正确地继承知识,又要使学生发展创新精神(下转第269页)(上接第145页)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了四个转变:一是,从传统的转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观念转变到以创新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思想上来,自觉地将创新教育寓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二是,从“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指导学生自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上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三是,从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法转变到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上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四是将学生从单一的理论学习转变到学习加科研,将科研引入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训练科研方法,提高研究能力.

2)学生要学的主动.教学是双方的互动,只有教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主动的学.只有教学方式生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才能被激发.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走出课堂,在实践中学、在社会中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不仅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兴趣提高了,最重要的是他们的能力提高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提起来了.

3.结束语

21世纪最大的特点就是竞争,各国在经济、国防、科技的竞争,最终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所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中最主要的议题.如何尽快地、全而地加强人才培养,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实现和进程快慢的大问题,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国际地位和竞争能力的大问题.大众化教育对高等农业教育既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只要我们转变观念,推进素质教育,一定能够培养出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农业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成华,等.美国农业工程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5(5):89-91.

[2]叶尊忠,等.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创新人才[J].中国农机化,2003(3):39-41.

[3]潘石鹤.大学教改如何指向以人为本[J].中国高等教育,2005(Z1):21-22.

[责任编辑:刘帅]

类似论文

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

摘 要: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和使命,也是本科院校在日益竞争激烈的高校发展状况中的唯一出路。
更新日期:2024-9-10 浏览量:119152 点赞量:26271

新时期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摘 要:为适应物流行业发展趋势,培养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物流管理人才,有必要对现有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改革 文。
更新日期:2024-12-27 浏览量:158051 点赞量:34152

民办高校生物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摘 要 : 在校企联合办学的背景下,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对民办高校生物工程本科专业的。
更新日期:2024-6-23 浏览量:84160 点赞量:19252

卓越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摘 要】本文借鉴“卓越计划”理念,对卓越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机制、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及质量管。
更新日期:2024-12-15 浏览量:155625 点赞量:33373

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应用

摘 要:以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比较对象,从教学体系、专业建设思路、人才需求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了建筑节能与。
更新日期:2024-10-1 浏览量:20871 点赞量:6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