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新形势下全科医学本科教育模式的

摘 要 :现代健康观念己经从单纯生物学角度扩展到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和生态环境等综合层面,全科医疗服务模式使我国的社区医疗和基层卫生保健发生了很大的改观.本文就医改新形势下如何建立起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的高校全科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了适合我国高等院校全科医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模式及教学方法等.

关 键 词 :全科医学;本科教育;培养模式

全科医学是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提供连续、综合、便捷的基本卫生服务的新型医学学科.它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其主旨是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综合性、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融为一体.目前,我国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方式包括:转岗培训、毕业后教育、成人教育及本科教育等,本科培养将成为主要的途径.我们从2010年开始开展了全科医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就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进行了探索.

一、明确培养目标 紧跟行业标准

全科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采用优化整体设计、推进整体改革、追求整体效益,紧贴我国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需要,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适度结合,形成全科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临床医学通用标准:全科医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根据《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中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参照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包括7个宏观领域:①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②医学科学基础知识;③沟通技能;④临床技能;⑤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⑥信息管理;⑦批判性思维和研究.同时还要结合行业标准.新医改方案第三项任务就是要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是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责任主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10大类41项.全科医生的主要职能是以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和管理、预防及传染病报告和处理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为主体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能应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开展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毕业后能在社区及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全科医疗的实用型卫生人才.

为实现培养目标,全科医学部分教学内容分为全科医学及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理论、医患关系与人际沟通、社区康复、社区心理卫生、预防医学和卫生信息管理六个模块.全科医学本科培养要求:掌握临床医学、全科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等的基本理论与技能;具有分析影响人群健康的各种因素和疾病的流行规律,制定预防疾病和增进人群健康措施与计划的能力;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临床医学、全科医学、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技术;掌握实施全科医疗及开展卫生防病、健康促进、心理咨询、计划生育、卫生管理以及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卫生调查、计算机应用及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二、加强素质教育 改革课程体系

全科医学专业整个课程体系应注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注重医学与人文、生理与心理、预防与治疗的有机结合,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人文素养和科学研究贯穿在整个过程中,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课程设置的原则紧扣全科医学行业需求,教学内容以适用、够用、能用为原则,注重实际能力、职业素质和敬业精神培养.采取“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综合型课程模式,该课程模式是以系统为中心,根据临床需要综合和重组医学基础各学科知识,实现机能与形态、微观与宏观、正常与异常、生理和病理等多种综合,淡化了学科意识,强调了基础和临床课程之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体现了知识与能力、道德与情感的相互关系.“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教学模式紧扣医学生培养目标,围绕各个器官系统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生长发育、病理改变,以及常见疾病的典型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问题进行教学,加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相互渗透,早期接触临床,使学生把各学科的知识有机地整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培养目标的实现.课程体系的构建突出全科医学特点、体现当代医学教育的最新理念、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打牢医学专业基础上,更加重视对全科医学实践技能、自学能力、积极进取的态度、求实创新的精神、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全科医学专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在重视系统性、理论性的同时,还注重实用性.我们根据全科医生有关原则和社区健康问题的范围、类型及特征,把各种基础、临床学科的内容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专科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独特的全科医学专科知识体系.课程设置为:①生物医学基础:主要课程包括人体发生学、人体结构和机能学、医学病原学和病理生理学等,约占总课时的20%.要求学生掌握人类生命过程、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掌握疾病的概念以及疾病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②临床医学:主要包括诊断学、药物治疗学、临床常见病症处理、急救学、中医学和老年病学等,约占总学时数的50%.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病症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确定治疗方案,能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和保健,掌握急重症的处理技术和常用的护理技术.③行为医学:主要开设社会医学、流行病学、社区医学、全科医学概论、社区卫生服务技能学、医学心理学、卫生学和卫生管理学相关学科等,约占总学时数的30%.要求学生掌握社区工作的基本知识,正确处理好医疗保健活动中的各种人际关系、社会与医学、家庭与医学的关系,掌握社区病因的调查方法、社区病因诊断、社区病因预防及社区病因治疗,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卫生管理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社区中医疗保健的实际问题.

三、注重能力培养 更新教学方法

全科医学本科教育基于“基于器官-系统”的课程模式在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可采取“互动式教学方法”,如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教学方法.结合临床专业的具体的特点采取“模拟临床式教学法”、“以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和“主题式教学法”等互动式教学法.“模拟临床式教学法”即模拟医生工作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序与临床实际工作中的思维程序基本接近.“模拟临床教学法”是使理论贴近临床的手段之一,让学生从中学到诊断疾病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临床的思维特点及发展学生的智力;“以问题引导式教学法”是采用案例为引导,提问讨论,教师归纳、精讲结合的形式,由浅入深,启发提高学生思维;“主题式教学法”,在临床各系统疾病的教学中,症状学一直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对学生而言,只有很好地掌握各系统疾病常见症状,才能为进一步学习各种疾病做好铺垫,以某一共性“症状”(主题)为主线,横向联系各学科、各系统可能出现的疾病诊断与治疗进行临床思维,发现该“症状”的本质,确定临床诊治.采取“互动式教学法”改变原有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富有个性地学习,培养全科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四、强化考试功能 考核实践能力

考核评价方式,建立起学业成绩全过程的评定体系,其中包括多站式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计算机模拟病例考试、测验、观察记录、查阅实习手册、笔试等,主要课程采用过程和终结考试及综合考试(基础综合、临床综合和技能综合等),以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及人际交流能力.对学生的总体评价,包括基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临床能力、职业行为、学术潜能等.这些评价来源于导师、各选修课教师.

类似论文

医改新形势下全科医学本科教育模式的

摘 要:现代健康观念己经从单纯生物学角度扩展到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和生态环境等综合层面,全科医疗服务模式使我国的。
更新日期:2024-7-3 浏览量:16349 点赞量:5392

护理人员如何适应新形势下全科护理的需要

【摘 要】认识护理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其科学性和服务性都很强,只有提高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和树立献身精神,。
更新日期:2024-10-17 浏览量:133355 点赞量:29436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全科医学的教学质量

摘 要:为了适应医学教育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开设了全科医学概论的课程,本文就五年来我们在本课程教学中的。
更新日期:2024-6-26 浏览量:84391 点赞量:19228

述医改新形势下我国护理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1-0134-01【摘 要】随着人们护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医改已经刻不容。
更新日期:2024-5-13 浏览量:69920 点赞量:16113

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PEST策略选择

【摘 要】我国全科医学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尚未建立统一、有效的全科医学教育制度 PEST分析法是现代管理中分析战略或组织外部环境。
更新日期:2024-5-15 浏览量:69776 点赞量:15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