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模式下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摘 要:在探究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传统课程体系执行效果不佳的原因基础上,阐述在“3+1”模式下如何根据培养侧重点灵活运用简化、CBE、理实一体化等方法开发不同教学模块,使最终的课程体系结构既覆盖本科专业知识,又突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关 键 词:独立学院;课程体系;“3+1”模式;CBE;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方法

1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自2009年起,参加高考的人数急转而下,严重的生源危机使得全国众多独立学院步入了发展的数九寒冬.另外,据教育部第26号令,自2008年起所有独立学院将以自身名义发放学位证书,不再颁发母体学校的学位证书.独立学院在学位授予上失去母体学校光环的庇佑,可能会对生源逐渐减少的现状产生进一步的负面影响.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下简称计算机专业)于2006年成立,起步较晚,是一个年轻的专业,其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生源危机的影响.然而,信息产业在中国一直是朝阳产业,迅速发展的信息产业对高素质计算机专业人才一直保持着较高的需求率,这对计算机专业而言是发展的好机遇.为了抓住机遇,应对危机,南通大学杏林学院计算机专业自2008年起开始了特色改革之路,在办学模式、培养模式和课程模式等多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尤其在课程开发方面,通过自身积累、多方借鉴形成了一套适合本三学生的课程体系.

2原有课程体系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杏林学院计算机专业在成立初期,放眼校内外,独立学院课程开发方面的理论和经验几乎是空白的,短时间内从无到有来开发课程难度太大,因此照搬了母体学校相同专业的课程体系.在随后实施过程中,为进一步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适应本三学生的特点,在原有课程群保持“三段式”结构不变的情况下作了细微调整.例如适当增加实践课时数,删减个别理论过于晦涩的科目,增加一些实用前沿的科目,但调整过的课程体系执行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经分析总结,主要原因有下面几点:

1)学科式的课程体系使本三学生难以完成从知识到能力的转换.学科式课程以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该学科的相关知识点为教学目的,按照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划分成三段: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虽然每一段都会有相应的实践环节予以辅助,但实践环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验证学科中的知识点,并非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加之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本三学生而言,将知识点内化成综合素质的能力明显弱于本一和本二学生,这就造成了相同或相近的学科式课程体系在独立学院不能取得较好效果.

2)课程开发缺乏清晰的定位、科学的指导思想和有效的开发方法.首先,虽然定位于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但没有搞清楚此应用型人才和普通本科以及高职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上有哪些差异.其次,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适应本三学生,突出实践”显得过于笼统.另外,根据此指导思想,采用移植本二相关专业课程体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难度和加强实践环节的课程开发方法,也显得太过简单.

3课程培养目标的定位

独立学院是本科层次学校,但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和自制力较差,这就决定了独立学院要培养的人才既具有本科特点,又具备高职特点.职教院校、独立学院和普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特点如表1所示.

结合以上分析,将杏林学院计算机专业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综合素质高、基础牢固、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满足社会需求的从事计算机系统(含软件)开发、应用和服务的软件服务外包人才.

4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4.1立科人才培养要求,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兼顾创新能力


独立学院是本科层次学校,因此其课程体系结构必须首先满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即系统掌握专业知识.

在该前提下,南通大学杏林学院突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兼顾学生晋升学历的需求和创新能力培养.为在实践能力培养上区别于培训机构和高职院校,我们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即在真实工作环境中整体化地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和相应的思维方式和职业道德,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个工作岗位或工作环节的技能,这使得培养出的人才可以胜任技术性较强的多个相近岗位,并促进人才的职业生涯发展.

4.2校企合作,共同开发

坚持“工学结合、校企互动”的方式进行课程开发,尤其是实践课程的开发.高校人才培养如果不和企业人才需求紧密联系,培养出的人才将得不到企业的青睐,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这点.“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中成为普遍现象,越来越多的本科院校开始在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和企业合作.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计算机专业自2008年起和上海杰普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等共7家IT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组成了一支由企业专家、教育专家、资深教授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

4.3模块化开发

坚持模块化开发方法,提高课程体系面对变化时的弹性.计算机专业知识更新快,IT行业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也快,这就对课程体系的应变性提出较高要求.采用模块化开发方法,可以通过模块的插拔使其不断适应变化的专业和行业.

5课程体系结构的选择

根据教学目标不同,课程体系结构分为学科本位和能力本位两种模式,两者各有特点,并有相应的课程开发方法,如表2所示.

在对不同模式的课程体系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课程开发指导思想,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总体框架采用了基于“3+1”模式的课程体系结构(见图1),并就增强综合职业能力等方面对其进行改造.“3+1”模式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本科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前3年在学校进行计算机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学习和实践,第四年到有关单位进行“真刀”式的实训与毕业设计,该模式可以较好地保证学生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在此基础上,为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和兼顾创新能力培养,将“3+1”模式分成若干模块,不同模块有不同的培养侧重点,辅之以不同的开发方法.6课程开发方法的选择

由于在“3+1”模式中,专业基础模块和职业综合能力模块在教学形式和教学目标上均不同,所以必须采用不同的课程开发方法.

6.1专业基础模块的课程开发

专业基础模块包含两类课程群:基本课程群和岗位课程群,每个课程群都包含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该模块旨在使学生掌握较为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基本的实践能力.

基本课程群重点考虑专业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需基本覆盖学科内容,该课程群的开发方法宜采用传统的教学简化(DidacticalReduction)方法.教学简化法是典型的学科本位课程体系开发方法,即从学科知识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并按照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简化.计算机专业作为全国高校最为普遍的专业之一,覆盖其学科知识的课程群很容易找到,在此基础上结合本三学生的特点,降低大部分课程的深度,删减一些较难的课程(如编译原理等)和某些与就业关联不大的课程(如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自动控制原理等),从而得到该课程群.基本课程群主要包含以下课程: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原理和离散数学等.

由于本三学生将抽象知识转换成实践技能的能力较差,所以只有基本课程群还不够,须增加岗位课程群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到技能的转化.岗位课程群包含与单项岗位能力关系密切的课程,采用CBE方法开发.CBE(Competence-BasedEducation)即能力本位教育,产生于二战后的美国,现广泛应用于北美国家的职业教育中,是一种较为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在培养学生岗位能力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其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其工作基 础为职业分析,职业分析的目的是将一个职业划分成若干个岗位,再将每一个岗位划分为若干个任务,从而确定对应于各个职责的综合能力和对应于各任务的专项能力,然后根据各专项能力设置相应的课程.以计算机专业就业比例最高的软件职业为例,CBE开发岗位能力课程群的步骤如图2所示.

6.2职业综合能力模块的课程开发

通过专业基础模块的培养,学生已初步具备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若干单项岗位能力,但与“零距离”就业依然存在能力差异,这个差异就是综合职业能力.专业基础模块中基本课程群是典型的学科本位课程,根本不以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而采用CBE开发的岗位能力课程群,虽以若干单项岗位能力为目标,但综合职业能力并不等于若干单项岗位能力的简单叠加,这也正是CBE课程开发方法的硬伤.

综上所述,为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增设职业综合能力模块,我们采用“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课程开发方法.该课程开发方法是由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职业教育大家赵志群教授发明,该方法认为人的职业综合能力只有在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中才能得到促进和发展,一句话概括,即“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开发职业综合能力模块的开发过程如图3所示,以职业综合能力模块开发为例.

6.3职业能力强化模块的开发

职业能力强化模块由合作企业开发,学生主要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真实项目,另外,在学院导师的指导下参加技能竞赛.通过该模块,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同时创新能力也有所加强.

7结语

重新开发后的课程体系结构,在学科理论的培养上依然保持系统性,但更突出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对一届人才培养实践工作的检验,其执行效果要明显优于传统课程体系结构,学生在毕业率和就业率,尤其是对口就业率上有了较大提高.但在执行过程中也碰到一些困难,比如在新模式下如何设计教学情境、如何选择教学任务、如何组织教学以及如何评价学生等,这些问题均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教学实践不断改进和完善.

(见习编辑:刘丽丽;编辑:郭田珍)

类似论文

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JA程序设计”教学

【摘 要】独立学院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 Ja语言是目前广为应用的软件开发语言,因其教学理论综合性高、应用实践性强,传统&。
更新日期:2024-1-28 浏览量:23325 点赞量:6880

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

摘 要: 本文分析了独立学院面临的实际情况,并以作者所处的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为背景,结合独立学院的实际办学。
更新日期:2024-5-26 浏览量:72474 点赞量:16926

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

摘 要:本文分析了独立学院面临的实际情况,并以作者所处的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为背景,结合独立学院的实际办学条。
更新日期:2024-12-9 浏览量:23712 点赞量:7034

独立学院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

摘 要:从独立学院的特点出发,分析了面向独立学院学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目标和定位,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
更新日期:2024-5-19 浏览量:71682 点赞量:16784

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摘 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当前多数独立学院办学的重要趋向之一 文章从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出发,对ঈ。
更新日期:2024-1-7 浏览量:9226 点赞量:3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