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传播的社会学视角

摘 要科学技术的传播研究,只有纳入社会学研究范畴,以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创新其研究方法,才有可能摸索出科学技术传播的客观规律,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科学技术、社会学,分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不同的学科.科学技术与社会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不同学科相互交叉与重叠的学术领域,是理论研究人员为便于其专业研究,而人为设定的理论研究范围.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不同学科交叉与重叠的学术领域会愈来愈多,两个不同学科、三个不同学科、更多的不同学科,交叉重叠的学术领域会更多涌现.这是理论研究方向选择的客观规律,也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标志之一.科学技术传播的研究,应始终以人及人在社会信息系统中的活动为主体,结合我国社会发展实际,以社会学的研究视角,探索我国科学技术传播的理论和实践,推动我国科学技术传播的良性体系建立、完善和运营,为社会良性发展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社会良性发展,离不开社会控制.但不论那种社会控制手段,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传播.科学技术的传播,始终影响着社会体系的运营和控制.国家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体的科学技术传播体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手段.

关 键 词科学技术;传播学;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G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3)107-0245-03

1科学技术与社会学研究的联系

科学技术、社会学,分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不同的学科.科学技术与社会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不同学科相互交叉与重叠的学术领域,是理论研究人员为便于其专业研究,而人为设定的理论研究范围.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不同学科交叉重叠的学术领域会愈来愈多,两个不同学科、三个不同学科、更多的不同学科,交叉重叠的学术领域会更多涌现.这是理论研究方向选择的客观规律,也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标志之一.

作者简介:张建胜,主任编辑,工作单位:河南科技报社编委,研究方向:新闻与社会学

1.1科学技术与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发端

1.1.1“格森事件”(HessenEpisode)

1931年,在伦敦召开的第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上,前苏联物理学家格森宣读了一篇题为《牛顿力学的社会经济根源》的论文,引起大会震动,这就是史称的所谓“格森事件”(HessenEpisode),被认为是科学史研究由“内史”跨向“外史”的开端.

该论文对科学、社会、经济的关系,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进行分析,是马克思主义同自然科学相结合的研究产物.该论文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在全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此,人们开始以社会学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视角,来研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规律,奠定了科学史学的发端.

1.1.2科学技术和社会学两个不同学科组合在一起进行研究的第一位学者

1938年,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R.K.默顿的博士论文《17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发表在《奥西里斯》(OSIRIS:StudiesontheHistoryandPhilosophyofScience,andontheHistoryofLearningandCulture)上,被认为是把科学技术和社会学两个不同学科组合在一起的第一位研究人员,奠定了科学社会学的发端.

1.1.3科学学研究的发端

英国物理学家J.D.贝尔纳,1939年出版《科学的社会功能》,1953年出版《19世纪的科学与工业》,1954年出版《历史上的科学》.这些著作,作者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对科学的社会性质、作用,以及科学的政策、管理、发展战略等问题进行研究,阐述了科技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被认为是科学学的创始人.

1.2科学技术与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形成

1.2.1STS研究

科学技术与社会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现在,科学技术与社会(ScienceTechnologyandSociety),通常用其英文字母缩写STS表示,在国际上已达成共识.

1.2.2STS相关的研究领域

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根本力量,科学技术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决定性力量.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会更多元化,互动频次会更高,互动影响会更加深层次化.

近50年,与STS研究相关的领域愈来愈多.如:科学技术与发展(ScienceTechnologyandDevelopment),科学技术、经济与社会(ScienceTechnology,EconomyandSociety),科学技术与教育(ScienceTechnologyandEducation),科学技术与经济(ScienceTechnologyandEconomy),科学技术与((ScienceTechnologyandEthics),科学技术与政治(ScienceTechnologyandPolitics),科学技术与政策(ScienceTechnologyandPolicy),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ScienceTechnologyandPublicPolicy),科学技术与法律(ScienceTechnologyandLaw),科学技术与价值(ScienceTechnologyandValue),科学技术与文化(ScienceTechnologyandCulture),科学技术与美学(ScienceTechnologyandAesthetics),科学技术与人类学(ScienceTechnologyandAnthropology)等.

1.3科学技术与社会学研究涉入更深的社会学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多元化,科学技术与社会学研究涉入更深的社会学领域.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科学技术与社会学的研究,也相对应地,呈现出愈来愈多元化的趋势.

国际上有相应的专业研究机构,在研究机构中有相应的专业研究方向.如:科学的文化研究(CulturalStudiesofScience),科学的社会研究(SocialStudiesofScience),科学的历史研究(HistoricalStudiesofScience),技术的社会造型(SocialShapingTechnology)等.

2科学技术传播在社会学中的位次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的学科”,“我们研究传播时,我们也研究人——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与他们所属的集团、组织和社会的关系;研究他们怎样相互影响、受影响,告知他人和被告知,教别人和受别人教,娱乐别人和受到娱乐.要了解人类传播,我们必须了解人是怎样相互建立联系的.”科学技术的传播研究,只有纳入社会学研究范畴,以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创新其研究方法,才有可能摸索出科学技术传播的客观规律,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1科学技术传播的实质是文化传播

文化联系着社会生活和社会运行的各个方面,是社会成员所享有的一切知识,涵盖人的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一员所获得的任何技能与习惯等各方面.

文化是人类社会人类进行社会实践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结晶,是人类共有的财富,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创造和学习的成果,并连接与维系着社会发展的整个进程.它包括了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它被人类所创造,并被人类应用于社会实践活动中,指导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并接受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检验、矫正、发展,或扬弃与批判.

科学,从来是社会中的科学;技术,从来是社会中的技术;科学技术,从来是社会中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人类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文化的产生与传播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技 术的传播是文化传播,科学技术传播的实质是文化传播.

2.2科学技术传播的社会信息流动系统

科学技术的传播,不论是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还是大众传播,都属于社会传播,是社会运营和社会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社会的良性发展服务.

科学技术传播的社会信息流动系统,包括科学技术的传播主体,传播载体,传播内容,传播受体,以及传播的反馈,是社会运营和社会控制的社会传播系统.

社会信息流动系统的紊乱,会造成社会成员的思想、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混乱,影响社会正常的运营和控制秩序,会对社会的良性发展起到阻碍甚至破坏作用.

所以,科学技术传播的研究,应始终以人及人在社会信息系统中的活动为主体,结合我国社会发展实际,以社会学的研究视角,探索我国科学技术传播的理论和实践,推动我国科学技术传播的良性体系建立、完善和运营,为社会良性发展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

2.3科学技术传播的社会化功能

2.3.1科学技术的传播影响着人的一生

社会良性运行离不开人以个体者的身份参与,反过来,每个人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也离不开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社会化贯穿着人的一生.

社会个体的人,在家庭、学校、单位,还是在其他的社会交往场合,其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工作能力,交往能力,生存能力等,在其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和再社会化过程中,科学技术的传播影响其一生.

2.3.2科学技术的传播始终影响着社会体系的运营和控制

社会良性发展,离不开社会控制.在传统的社会控制中,组织控制手段、制度控制手段为主,文化控制手段为辅;现代社会控制中,文化控制手段为主,组织控制手段、制度控制手段为辅.但不论那种社会控制手段,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传播.科学技术的传播,始终影响着社会体系的运营和控制.

3以全新的社会学视角,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科学技术传播体系

3.1科学技术的储备

包括发现科学技术,保护科学技术,研究科学技术,学习科学技术,继承和推广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校正和批判等.

3.2科学技术的加工

依据科学技术的特性,确定其传播形式;按科学技术的传播形式要求,对科学技术进行加工,使其符合科学技术的传播规律.

3.3科学技术的评估

科学技术的核心,是文化知识产权.

专业的资产评估机构对知识产权进行评估,要持科学的态度,客观公正,科学谨慎,不仅要对委托方负责,更要对社会负责;创新科学的评估方法,完善评估管理制度,加强评估质量管理,防范知识产权评估风险;委托方持有的知识产权应具有排他性;委托方对评估报告披露的事项,应坚持诚实守信原则,并按照约定合理使用评估报告;评估行业加强自律和管理;评估师规范执业,评估机构按照国家规定收取评估费,制止评估机构低价恶性竞争或超标准收费等不良行为.

3.4科学技术的销售

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机制.金融机构要创新知识产权信贷模式,拓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以用货币估价并依法流转的知识产权为质押物,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

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以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为平台,以招标、拍卖的形式,引导风险投资机构参与知识产权产业化投资,促进知识产权流转.

3.5科学技术的传播主体

建立政府投资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科学技术传播体制,尽可能地实现社会全覆盖.

对涉及国家前瞻性战略、惠及民生的科学技术,政府购买,并以尽可能大的覆盖范围和受众为目的,进行持续和高频次地传播;对其他的科学技术,政府应引导和鼓励企业,以市场导向为主,以市场化的手段运作,进行有效传播.

3.6科学技术的传播形式

3.6.1口口相传

政府发言人,演讲等.

3.6.2媒介传播

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书籍,传单,广告牌,标语,电脑网络,手机报,彩信,短信,彩铃,,电影,戏曲,歌剧,曲艺,杂技等.

3.6.3公益性固定场馆

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文化馆,展览馆,书画院,老年活动中心,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社区活动中心,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体育活动场馆,广场,公园,动物园,植物园,绿博园,名胜古迹游览区等.

3.6.4社会组成单位

家庭,学校,行政企事业单位,社会民间组织等.

3.6.5休闲所

游乐场所,酒吧,咖啡厅,茶社,KTV,戏院,电影院,歌剧院,音乐厅,棋牌室,宾馆,饭店等.

3.6.6人流物流场所

车站,机场,码头,公共交通工具内外等.

3.6.7建筑物

大街小巷,所有公共场所,建筑及其附属物等.

3.6.8其他场所

人们活动的其他场所.

3.7科学技术传播的反馈

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传播效果测评,从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不断进行总结和提高,达到科学技术传播的最终目的.

类似论文

组织社会学视角下的高校同乡会

摘 要:K大学G省同乡会是一个发展态势良好的高校非正式组织,通过对这一组织的个案研究,可以发现,组织环境、组织的。
更新日期:2024-12-18 浏览量:156225 点赞量:33537

社会学视角下的农村打现象探析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行,我国农村的经济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农民不再依靠自家的一。
更新日期:2024-12-20 浏览量:156356 点赞量:33532

政治社会学视角下的件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0—0281—01摘 要:近年来,中国&。
更新日期:2024-7-15 浏览量:92775 点赞量:20173

群体传播时代政治传播的情感视角

摘 要 : 在群体传播时代,情感之于政治传播,既反映群体时代政治传播的复杂性,又为认识这种。
更新日期:2024-3-23 浏览量:46426 点赞量:11307

社会学视角下的农村社会分层

摘 要:多元社会分层理论是德国社会学大师马克斯?韦伯的代表性理论之一,本文将用韦伯的这一多元社会分层理论解释陆。
更新日期:2024-10-19 浏览量:131232 点赞量:28307

社会学视角下的住宅社会学

[摘 要]住宅问题,最初是被当作一个城市社会问题来研究,社会学介入其中产生了住宅社会学这门分支学科 社会学和住宅研。
更新日期:2024-1-14 浏览量:19677 点赞量: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