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与建议

摘 要:技工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具有重大意义.文章提出在当前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不匹配、学生综合应用计算机能力培养重视程度不够、考核措施不完善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进行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加大一体化教室建设力度等建议.

关 键 词:技工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建议

随着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时代悄然来临,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入社会各个领域.技工院校的目的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必不可少.根据技工院校学生的特点,结合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规律,提高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学生满足社会需要,适应职业成长和计算机技术发展,是当前技工院校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课题.

1技工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现状和存在问题

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可以分三个方面: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培养、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培养和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1].目前,技工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公共课只涉及前两个方面,缺乏计算机应用教育结合专业需求的第三方面的能力培养,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目标不明确

很多技工院校非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里提到中提到“学生应获取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的能力”,而专业“教学进程表”中,只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课程.显然,培养方案中“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的能力”是一个模糊概念,没有关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明确要求.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基本操作和办公软件简单应用,仅仅表明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不能体现学生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并具有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课程设置与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不匹配

不同的专业及其职业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有一定区别;不同的培养层次,如高级工和预备技师,对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也不相同.目前许多技工院校对不同专业、不同培养层次采用相同计算机应用课程来进行教学,缺乏针对不同要求的课程内容.

1.3学生计算机水平差异较大

技工院校普遍招收初中毕业生,学生基础差,计算机水平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来自经济发达地区和城镇的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而相对落后地区和农村经济状况不佳的学生,计算机知识基本为零,只能开机关机,能登录.这就为教学内容的选定和教学方式提出了难题.

1.4学生综合应用计算机能力培养重视程度不够

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应用软件更新很快.技工院校往往只关注当下计算机应用环境具体能力的培养,而具体的能力具有客观与共性,使得它的构成呈现一种有形的显性状态,很容易“老化”,很容易被时代所淘汰[2].许多学生在学校学习时,觉得自己计算机应用水平还不错,但是一走上工作岗位,面对版本升级或者功能相近的应用软件,就手足无措,所以忽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就会使得学生将来计算机应用能力脱节.

1.5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措施不完善

技工院校普遍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来衡量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从而出现重知识轻能力,重考核轻过程的教学现状,使计算机能力培养向应试教育转变,教师过多地把精力放在如何帮助学生通过考试,忽视了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则片面地为了通过考试而学习,丧失了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流于形式[3].

2技工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建议

2.1明确各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目标

深入学校、企业进行广泛调研,分析不同专业和职业岗位对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不同要求,包括应用基础、使用范畴、专用软件等.既要调研专业教学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支撑要求,又要分析用人单位对工作岗位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现实要求和岗位升迁的后续要求.根据这些要求来明确培养目标.

2.2课程体系开发

培养目标结合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三个方面,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对于技工院校,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应该循序渐进,贯穿整个学制.课程体系应该包括:(1)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使用能力的公共基础课程,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例如“计算机基础”;(2)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的技术课程,例如“Office应用”等.(3)培养学生的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课程,它是各个专业根据自己需要开设的,例如机关事务管理专业开设“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应用专业开设“电路板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2.3教学模式改革

技工院校学生偏重于形象思维,计算机应用教学的本质决定了需要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摒弃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分离,实施一体化教学是提高学生能力的关键所在.教学内容以项目或任务为载体,在实践的同时,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根据项目任务要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随着学习的推进,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具体能力,而且综合应用能力也会大幅提升.

在教学方式方法方面,应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构建学生团队互动、合作讨论、自主学习的氛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尽量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建立计算机课程教学资源库,调查表明,开放式优秀的教学资源库可使对于计算机教学的效率可以提高50%以上.开设第二课堂,在教师有意识地引导下,增加师生互动交流,把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延伸到课外,举办诸如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育教学环境.

2.4评价模式改革

根据计算机应用课程的特点,不应该单单以一张期末考试的理论试卷和某一项机试操作来衡量学生掌握知识程度,考核方式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建立以课程考核为基础,职业技能鉴定为标准,能力考核为重要内容的应用水平评价体系.可以采用多种考核手段相结合:(1)理论知识考核.对所学的课程只是进行的初步检测;(2)计算机应用能力过程考核,根据学生在课程中每个项目或任务的完成情况,完整考核学生学习情况;(3)综合能力考核,可以在课程最后让学生做一个课程设计,主要是考查学生综合掌握知识状况和其创新能力;(4)计算机等级考试考核.


2.5一体化教室建设

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突出特点就是应用性,根据技工院校学生的特质,杜绝纸上谈兵,所有课程都应该在一体化教室进行,一体化教室综合了“教、学、做”的全过程,建设与计算机应用课程体系相适应的一体化教室很有必要.

3总结

技工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牵涉面广,难度较大,我们需要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探索实践,更加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进行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加大一体化教室建设力度,担负起一线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重任.

类似论文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能力要求的优化

摘 要:针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能力的现状分析,本文提出如何优化课程设置和改革教学方法及手段以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学。
更新日期:2024-4-10 浏览量:58870 点赞量:14360